首页 > 网络 > 网络热点

为何有的人怎么吃也不胖

常驻编辑 网络热点 2025-09-09

科学家探索“天生瘦”人群为何难以增重,揭示其独特代谢机制,或为肥胖治疗提供新思路。研究发现,基因与肌肉量差异是关键。cPZ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全球超十亿人苦恼于肥胖的同时,有一小群人却为“太瘦”而烦恼。他们吃得不少,却怎么也胖不起来,体重甚至低到让人担忧。英国的体重教练Bella Barnes对此深有体会。她的客户中,有人为了让身形看起来更饱满,穿着带臀部填充的紧身裤;还有人在夏天套上三条紧身裤,只为显得不那么单薄。这些被称为“天生瘦”的人,约占人口的1.9%,在美国就有650万。他们吃得和同龄人一样多,运动量也不大,但体重指数却常低于18.5,有时甚至低至14——以152cm身高计算,仅有32.7公斤。cPZ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种现象让科学家着迷,也让他们困惑。《营养学年度评论》的一篇论文直言,天生瘦是一种“真正的谜团”,挑战了我们对能量平衡和代谢的传统认知。法国克莱蒙奥弗涅大学代谢研究实验室的生理学家Mélina Bailly指出,天生瘦不仅是增重的难题,还可能是肥胖的“镜像模型”。通过研究这些天生瘦的人,科学家希望找到代谢的秘密,不仅帮助他们增重,也为减肥者带来新希望。cPZ拜客生活常识网

早在1933年,科学文献就记录了吃得多却依然瘦弱的人群。1990年,一项经典实验进一步揭示了体重调控的个体差异。研究让12对同卵双胞胎每周六天额外摄入1000卡路里,相当于每天多吃一个巨无霸汉堡加中份薯条。三个月后,参与者的平均增重近8公斤,但差异惊人:有人胖了近14公斤,有人却不到5公斤。后者仿佛“挥霍”了60%的额外能量。更引人注目的是,双胞胎之间的体重差异远大于每对双胞胎内部,暗示基因在增重倾向中扮演了关键角色。cPZ拜客生活常识网

天生瘦的人似乎天生“抗胖”。即使刻意多吃,他们的体重也很难增加,一旦恢复正常饮食,增加的几磅很快消失。Bailly参与的“营养瘦”项目发现,这些人每天可能多吃300多卡路里,远超代谢需求,却依然保持纤瘦。更令人意外的是,2021年的一项分析显示,他们的脂肪量接近正常,只是肌肉量显著偏低,肌纤维平均比常人小20%,骨密度也可能不足。这不仅让日常活动如拧开瓶盖或提重物变得吃力,还可能增加老年骨质疏松的风险,特别是在女性中。cPZ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些卡路里都去哪儿了?科学家们开始逐一排查。一些研究发现,天生瘦的人虽然运动少,但更爱“坐立不安”,比如抖腿或频繁变换姿势,这些小动作可能消耗了不少能量。还有人可能通过排泄流失更多卡路里。研究表明,某些人通过粪便流失高达10%的摄入热量,相当于半升可乐的热量,而普通人仅流失2%。此外,天生瘦的人可能拥有更多“棕色脂肪”——一种能燃烧热量产生体热的组织。Bailly的团队还发现,他们的脂肪组织似乎代谢更活跃,这为研究打开了新方向。cPZ拜客生活常识网

社会偏见也让天生瘦的人备受困扰。瘦弱的男性可能觉得自己不够阳刚,女性则常为缺乏曲线而自卑。哥本哈根大学新陈代谢研究中心的博士后Jens Lund分享道,这些人常被误认为有饮食失调症,甚至在家庭聚餐后不敢上厕所,怕被怀疑患有厌食症。Barnes也曾经历“瘦羞辱”,亲人嘲笑她的体重,却不理解她的痛苦。“他们会说,‘这算什么问题?’或者‘把我的体重给你点吧!’”她无奈地说。cPZ拜客生活常识网

为了寻找答案,Lund计划在哥本哈根大学启动一项住院研究,利用代谢舱精确追踪天生瘦人群的能量摄入、消耗及流失途径,包括粪便、尿液和呼出气体。自2020年以来,他的团队已收集了一批自称天生瘦的丹麦人数据,为未来研究奠定了基础。基因研究也提供了线索:74%的天生瘦者有类似体型的亲属,涉及FTO、MC4R和FAIM2等基因,这些基因也与肥胖有关。特别是ALK基因,研究发现,敲除小鼠的ALK基因后,即使喂食高脂肪饮食,牠们也不易发胖。这一基因似乎通过大脑信号调控脂肪细胞的能量燃烧。cPZ拜客生活常识网

Barnes的个人经历为研究增添了鲜活注脚。她通过力量训练和精心饮食,逐步增重约40磅。起初,她会抓起一包饼干只为凑够卡路里,但后来学会选择营养丰富的全食。她如今在TikTok上分享增重技巧,指导了上百名女性,为自己打造的强健体魄感到骄傲。“再增五磅,或许我就最开心了,”她笑着说。cPZ拜客生活常识网

从天生瘦到肥胖,人类的代谢机制千差万别。科学家们希望,通过解开这些纤瘦之谜,不仅能帮助那些为瘦而苦恼的人,也能为减肥者点亮新的希望。cPZ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