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无法避免,但痛苦可以选择
压力是生活必然,但并不必然带来痛苦。医生、心理学家与正念导师告诉你如何把压力变成力量。
压力无处不在,它像空气一样环绕着我们。工作、家庭、关系、生活节奏,甚至爱情,都可能让人心跳加快。但专家们提醒我们:压力不可避免,然而痛苦并不是注定的。学会与压力相处,你会发现它能让你更聪明、更坚韧。
医生Aditi Nerurkar说,管理压力是一项技能,就像学骑自行车一样。大脑和身体可以被重新训练,让我们在面对压力时少一点慌乱,多一些弹性。在科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适应性压力”。比如找到一份新工作、升职、或者陷入爱情的悸动,这些都会带来压力,却能推动生活前行。
可如果压力过度、失控,变得消耗和无效,它就会从“适应性”转向“非适应性”。这两者之间的差别,不仅体现在情绪,更体现在大脑和身体的运作方式。
心理学家Kelly McGonigal补充道,人们往往以为身体对压力只有一种反应——大家熟知的“战或逃”。但其实,身体还有另一种方式应对重大挑战,那就是“挑战反应”。这种状态下,大脑和身体会调动出最大的专注力和能量。
在威胁反应中,你可能感到压抑、恐惧、甚至窒息。而在挑战反应里,你虽然心跳依旧加快,但血管会舒展开来,血液更好地流向大脑和肌肉。你的感官变得更灵敏,大脑获得更多信息,换句话说,你在压力下反而更聪明。
正念导师Jon Kabat-Zinn则提醒我们,困扰的往往不是压力本身,而是我们的思绪。思想像天气,有时阳光明媚,有时阴云密布。冥想并不是要把思绪一扫而空,这几乎不可能。真正的关键,是意识到“这些念头不是我,也不属于我”。当你学会以旁观的姿态去看它们,不去触碰,它们就会像风雨一样自然消散。
回到Nerurkar,她强调,人生的目标从来不是“零压力”,这在生物学上根本不可能。真正的目标,是学会与健康、可管理的压力共处,让它成为推动你前行的力量,而不是拖累你的负担。
McGonigal最后总结说,有时候,你只需要拥抱自己的紧张与焦虑,承认它们的存在。这样一来,大脑和身体会迅速切换模式,让你真正化压力为能量,迎接挑战。
压力,是生命的常态。但我们完全可以决定,它是成为绊脚石,还是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