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让人重返童年的地图设计,得益于强大的“索尼音乐”授权,一些以歌曲节奏为设计创意的关卡,为《麻布仔大冒险》的游戏过程提供了绝佳的沉浸感。
第一张大地图“高耸尖峰”的关卡“天堂高音”,就是本作“围绕音乐设计游戏”的最佳典范之一。
从关卡伊始,“天堂高音”就开始播放“火星哥”的名曲《Uptown Funk》。后续地图的节奏,几乎完全跟着背景音乐调整。当歌曲的节奏缓和,地图上就会出现一些没什么难度的收集品。而当歌曲的节奏愈发加快直至进入高潮,游戏也从“探索模式”切换到由多个联动机关构成的“全自动演出”。
在短暂却表现力惊人的“全自动演出”中,玩家根本无需分心思考“如何集齐地图资源”这样的“琐事”,而是可以将注意力从视觉转移到听觉,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情难自抑地操控屏幕里的麻布仔手舞足蹈。

当然,体验过《超级马力欧:奥德赛》的玩家,都不会忘记宝琳市长的演奏,那是顶级的“音乐+游戏”关卡设计。而《麻布仔大冒险》虽然在“关卡”的部分要逊色于“奥德赛”,但持平的音乐演奏质量,让本作中的“音乐+游戏”关卡,甚至拥有了不输于“奥德赛”那段震撼演出的极高水准。
在这类“音乐+游戏”关卡之外,制作团队使用了经典的“特殊能力”设计,为不同地图的关卡提供区分。比如,让麻布仔可以在墙面行走的黏液,填充攻击和解密的内容的回旋镖,可以和滚动场景道具互动的抓索,以及可以短暂浮空的空气背包。
这些设计再加上例如“涨潮退潮”的不同场景机制,让《麻布仔大冒险》的不同关卡衍生出快慢不同的闯关节奏,也让玩家能够在将近十五小时的游戏过程里,不断获得新鲜感从而继续游戏。

当然,次世代主机PlayStation 5的DualSense手柄体验,同样为本作增色不少。
虽然是Steam版本,但《麻布仔大冒险》的适配相当出色。玩家可以用DualSense连接上PC,体验到和PlayStation 5完全相同的游戏体验。
制作团队围绕触感反馈的自适应扳机,提供了“抓握、钩锁”等众多不同互动的独特手感,像是“投掷”和“蓄力射击”所需要的力道完全不同。根据场景的变换,DualSense所能提供的触觉反馈,同样会发生改变。
这部分体验,当然仅限于拥有DualSense的玩家。但随着越来越多原PlayStation系游戏拥抱PC,当围绕DualSense调校过的PC游戏越来越多,即使没有购入PlayStation 5,为了独特体验而购入DualSense,也未必不值得。

如果排除掉DualSense增加的沉浸感,你总是可以从《麻布仔大冒险》中,看到那些其他作品的影子,比如《超级马力欧:银河》中的动态场景,又比如《超级马力欧3D大陆》里的关卡设计思路。
显然,无论是前身的“小小大星球”系列,还是如今的《麻布仔大冒险》,都承载着SCE在自家主机打通“合家欢”——或者说“派对游戏”道路的期许。因此,双人关卡乃至于四人同游,都是体验《麻布仔大冒险》的绝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