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感谢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刘永忠、张景涛等医护人员,我及时收到治疗。”近日,残奥会接待基地居民杨菊给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发来感谢信,对接待基地优质的医疗服务表示赞赏。10月初,杨菊刚进入接待基地不久,就因药物过敏,身体出现严重不适。在医疗服务中心值班的西安市第三医院副院长刘永忠立即组织医护人员就地救治。同时,他联系了120指挥中心,将患者紧急送往接收基地外的定点医院进行后续救治,病情得到及时缓解。
杨菊感慨地说:“接待基地的医护人员尽职尽责,及时抢救,这次来医疗中心,就是当面感谢他们。”

据了解,残奥会接待基地已经搬迁了6000多名居民。为保障居民身体健康,接待基地专门设立了医疗服务中心。其中,为残奥会技术官员和媒体记者服务的医疗中心占地800多平方米,由西安市第三医院组织39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服务。为确保赛事安全,落实好疫情防控工作,医疗中心配备了“四件套急救包”,与120救护车、后方医院联动,使用专用通道,形成完整高效的治疗闭环。
》根据技术人员和媒体记者的年龄和职业特点,我们专门设置了冷藏药品专用冷冻柜,为携带胰岛素等药品的特殊人群提供药品冷冻服务,同时时间加强内科药剂的配置。”京涛体检中心负责人张章说,“考虑到居民在封闭期间容易出现焦虑等心理状况,我们还专门设立了精神科,开通了24小时服务热线。”

除了服务于技术官员和媒体记者的医疗中心外,接待基地还在工作人员的办公场所和其他人员居住的区域设置了医疗服务点。共有近100名医护人员时刻待命,为接待基地居民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文/吴俊丽摄/杨丁丁
责任编辑: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