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刻度尺上,总有一些特殊的节点,镌刻着时代前行的印记。
回首珠海的发展历程,1980年经济特区建立,是一道历史的刻度。2021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是另一道。
今年3月末,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下称《意见》),赋予珠海区域重要门户枢纽的战略定位,搅动一池春水。
成为“门户枢纽”,珠海迫切需要加快从“小而美”向“大而强”转型,增强城市能级量级,推动产业、城市、人口规模迈上新台阶。
这其中,强产业的重要性被摆在首位。产业强则人才聚,人才聚则城市兴,珠海深明此理。
1. 拥抱大时代,珠海蓄势向前
历史的机遇来之不易,而机遇从来垂青有备者。
当前,珠海迎来前所未有的“三区叠加”战略机遇——粤港澳大湾区三地融合发展不断深化,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起步。拥抱大时代,珠海做好了准备。
近几年,是珠海不断蓄势的几年。2020年,珠海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3482亿元,较2010年翻一番。横向来看,经济体量在全省排名上升至第六。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回望来路,珠海拒绝了“三来一补”产值低、污染大的企业进驻,摒弃粗放式的工业发展模式,转而将目光投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绿色环保的新兴产业。凭借“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培育出格力电器、丽珠医药、金山软件、赛纳科技等一批科技龙头企业。
展望未来,珠海正坚持实体经济导向,构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打印设备五大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培育壮大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新的竞争优势推动珠海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高质量产业基础,使得珠海的人口吸引力越来越强。
今年公布的七普人口数据显示,2020年,珠海常住人口达243.96万人,十年增长率为56.36%,居全省第二,仅次于深圳。2019年珠海人口增速更高居全省首位。
珠海也是一座“青春之城”,是全省“最有文化”的城市之一。从常住人口的受教育程度看,珠海位列全省前三,仅次于深圳和广州。
从珠海各片区近年来的发展进程,还可以看到一个显著的特点:产业在哪里,人才就流向哪里,交通、配套等各种资源红利就聚向哪里。
国之重器AG600实现海上首飞,全球航空发动机维修行业龙头项目落户……金湾航空新城片区,得益于区域内蓬勃发展的航空航天产业,近年来片区面貌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湾市民艺术中心、珠海西部大型商业综合体——金湾华发商都、国际商务中心、金湾图书馆、学校等配套建设陆续跟上,一个集居住、商业商务、文化娱乐、科研教育、公共服务等为一体的宜居示范区在迅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