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折叠屏先驱品牌,如今华为、三星市场表现却大相径庭
得益于日渐成熟的工艺技术,经过多代“进化”的折叠屏手机,如今已经较为成熟,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尤其刚刚过去的2020年,可谓是折叠屏手机“爆发式”增长的一年。据市场调研机构DSCC发出的数据,2020年市场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454%,约为310万台。
在这庞大的出货量中,占据大头的依旧是全球“老大哥”厂商三星,其全年折叠屏面板采购份额约占87%,数量遥遥领先友商。而同样作为先驱的华为,虽说也是首批推出折叠屏的厂商,但由于供应等问题,在市场中的占比还是较少,甚至2020年的市场份额占比不及摩托罗拉,有点让人“大跌眼镜”。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折叠屏手机的产品力及产业链问题。要知道,三星原本就称为“屏厂”,因此在量产折叠屏这一块有着天然的优势,它具备产能充足、品控优良等优点。此外,三星旗下已经推出多款折叠屏手机,像三星Galaxy Z Flip 5G和Galaxy Z Fold2 5G人气都非常火热,产品也具备十分强劲的竞争力。
三星Galaxy Z Fold2 5G
具体来看的话,首先,三星历来坚持内折的方案,配合更为成熟的OLED技术,使得屏幕能够实现可重复弯折的特性。在三星Galaxy Z Fold2 5G等产品的屏幕上,三星还采用了UTG超薄柔性玻璃盖板,其不仅拥有更薄的玻璃厚度,同时,在柔韧性、耐用性和透光率等方面,都有非常出色的发挥。
其次,考虑到折叠屏应用场景的拓展,三星还创新研发了多角度旋停折叠这一技术,这种折叠屏专属黑科技,让手机的体验更趋向于实用化和多元化。相比同期折叠屏,三星的产品才算是真正意义上体现了折叠屏手机的概念,延展了折叠对于用户的意义。
三星Galaxy Z Fold2 5G
如果说上述两点是三星折叠屏的优势,那么相比之下,就知道华为折叠屏手机发展没那么顺利的原因了。在华为Mate X2发布前,华为折叠屏手机采用的是外折的铰链方案,根据产品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出现了屏幕易受损、维修成本高等问题。特别是CPI(双层聚酰亚胺)材质的采用,更“助纣”了这一问题的产生,其质地偏软、易折皱,有塑料感,还非常容易留下划痕,与三星的UTG材质完全不在一个等级。
华为Mate X2发布后,终于改为内折方案,不过屏幕材质依然采用的CPI。此外,华为Mate X2没有内屏前置摄像头,不支持多角度旋停,极大限制了折叠屏的使场景。抛开落后三星很多不说,这样的折叠屏产品,真的能够满足用户对未来手机形态的期待吗?
最后,华为销量不高,产能因素也不得不提。由于各种零部件的供应问题,原本产量不高的华为折叠屏手机,现如今更是接近“难产”,每次都需要抢购,且大多数人都是“陪跑”。产能严重不足导致供小于求,市场中溢价的情况相当明显,甚至被许多网友调侃为“年度理财产品”、“抢到就是赚到”等。而当最新的华为Mate X2问世后,虽然余承东表示备货充足,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依然没能避免抢购溢价等情况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