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燃油车价格上涨,是由于原材料超出预期的非正常时期的价格上涨,属于疫情下的艰难情况。”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少数品牌会跟涨,但大多数品牌会通过终端促销的灵活调整来平衡价格与成本间的关系。”
相较于新能源车型轮番涨价,燃油车涨价并不多见。从过往经验来看,燃油车的定价因为有经销商体系做缓冲,弹性会比较大。“燃油车从来是经销商加价,厂家根据成本和市场竞争力制订合理的价格,这个价格之下是有利润的,更多的是通过销量让经销商获取利润,经销商会根据供求关系来决定这个价格是降价还是加价。”北汽蓝谷副经理、北汽新能源常务副总经理樊京涛告诉记者,“燃油车做产品配置调整,成本增长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是厂家内部消化的,除非是产品换代、技术升级才会有指导价格上涨的情况。”
也正是由于这种不同于新能源汽车定价的传导机制,燃油车终端价格优惠调整因地制宜,价格波动不太容易被消费者普遍感知。事实上,自去年以来,由于芯片短缺导致供给不足,部分品牌热销车型的优惠幅度就已收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优惠幅度下降相当于变相涨价。有分析报告指出,去年下半年燃油车提车价就比上半年平均涨了10%以上,但销售数据显示,终端市场的表现并没有因为优惠幅度收窄而减少。这表明,影响终端市场销售的并不完全是单一的价格。
相反,不少经销商表示,受疫情影响,一方面,生产供给受限,消费者提车难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新车上市节奏打乱,线下车展和体验难以进行,仅靠线上营销效果有限,导致客流及成交量严重下滑,这才是当前市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记者:杨忠阳
监制:乔申颖
审核:张倩
编辑:张烁(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