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格明已经在考虑拓展东盟的市场以及利用当地的供应链寻找新的机会。他把目光放在了东南亚之外,下一步,他计划在墨西哥、非洲布局。
重构:外扩,内硬
企业、资本、工厂、技术,诸多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重组与流动,已是历史上第四轮。从美国到日本,再到亚洲四小龙,再到中国,如今又转向东南亚、印度等地。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恒源将这一次产业版图重构的推动力称之为“范式变迁”。
物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电子跃迁,即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处于不同的能级轨道上,当低能级轨道的电子吸收足够的能量时,就能够跃迁到新的高能级轨道上。类似地,在经济发展中,每当产业革命发生时,也会面临不同的范式轨道的转换。
电子产业链的外迁,事实上是范式变迁下的必然结果。范式变迁引发新的产业革命,原有格局被解构,新的产业版图出现。
要理解中国在这一轮产业革命中所处的位置、面临的机遇与风险,首先要厘清电子产业链外迁中的两类主体。其中既有过去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也包括中国企业,需要分情况讨论。
“中美战略竞争是目前促使外资企业产业转移的最大动力。”李巍对《财经》记者说,供应链韧性战略,是拜登上台以来推行的最重要的经济外交战略,换言之,就是加快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减少美国对中国的供应链依赖。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近期表态,美国将划定“朋友圈”,将供应链转移到信得过的贸易伙伴国家。如今的美国政府,与欧洲建立美欧供应链联盟,在亚太地区拉拢日韩,一方面推动高端制造业回流美国,另一方面以越南和印度作为中国低端产业的主要转移地。
“美国的供应链韧性战略对中国的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可能会大大高于此前的关税战,而且它会是长期且不可逆的。”李巍说。
不过,中国依然具有完备的产业集群优势、技术积累和配套优势,短期内没有国家可以取代。工信部数据显示,2021年规模以上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依然相当可观,较上年增长15.7%,增速创下近十年新高。
以苹果为例,2020年全球200大供应商中,苹果位于中国大陆的工厂数量仍大比例领先,占比超过四成,比第二名日本高出约27个百分点。“无论是印度还是越南,从供应链完整度上都比中国大陆差了太多,条件远远没有成熟。”Ivan Lam说。
但值得警惕的是,产业接收地的产业集群会如滚雪球一般,发展越来越快,并逐渐形成一个日益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李巍判断,如果长三角不能尽快恢复正常生产,供应链反应还会加速,疫情的负面效应将在今年集中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