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之三:未反映全球价值链的统计假象
美国贸易失衡问题不仅长期化、巨额化、系统化,还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这与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和深入发展不可分割。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制造业出现了三次跨国大转移。制造业跨国投资、技术合作、合同制造等大大推动了生产全球化。跨国公司全球一体化和内部生产网络的形成,成为经济全球化在生产、制造、流通领域的突出表现,全球价值链基础也由此形成。
全球价值链贸易形态下,大量的原材料类中间投入品、零部件类中间产品在整个价值链中流动,产生大量中间产品贸易。以加工贸易为代表的中间产品贸易不仅催生了亚洲区域的“三角贸易”,也使得中国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发展成为规模与深度兼具的“全球制造基地”。
就价值链分工的水平和所处的位置而言,美国处在全球价值链的高端,进口第三国的中间产品较少;而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中,包含相当比例的中间投入品,中国从第三国进口中间产品形成贸易逆差,再向美国出口最终产品形成顺差,因此背负了其他国家对中国的顺差,并转化为中国对美国的顺差。
美国东亚银行所编制的数据就反映出了全球价值链对贸易失衡的影响。这些数据将美国作为一个国家的贸易失衡数据与根据贸易往来企业来源国所调整的数据予以区分,也即在全球范围而非美国国内衡量美国公司的贸易失衡,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贸易失衡水平显著降低。
例如,一家美国公司在中国拥有合资企业,统计该企业在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应将其中49%计为美国公司的份额,同时减少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即使该企业位于中国,这些出口额仍然属于美国公司的出口收入。
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显示,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占全球贸易的70%以上,近年来,全球100家最大跨国公司的海外销售收入和雇员人数的增速都明显高于母公司的业绩增长。中国加入WTO以来,美国跨国公司通过主导中国加工贸易成为价值转移和贸易利益的主要获利者。
中国商务部发布的《关于中美经贸关系的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的57%来自外资企业,59%来自加工贸易。以贸易总值和关境(也称“税境”)为基础的国际贸易统计法,高估了中美贸易逆差情况。
有统计资料表明,如果扣除跨国公司关联交易,美国对华逆差将下降30%;扣除在华外资企业出口的部分,美国对华逆差将减少63%;如果再扣除加工贸易部分,这个数字将减少更多。
黄鼠狼放屁的背后,是它感觉到了危险
(本文部分资料查询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