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张红超来到郑州求职,因为学历低四处碰壁。意识到学历的重要性后,张红超决定自考本科。备考期间,他找了好几份工作,白天上班,晚上就拼命读书。经过一年努力,他考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张红超一边打工一边上学,没有一刻闲着的时候。
毕业后,张红超创业的想法再次萌生。奶奶将养老的3000元全部拿出来,成为他创业的第一个投资人。就这样,张红超靠着不多的资金,支楞起一个刨冰小摊,取名为“寒流刨冰”。为节约成本,张红超自己制作刨冰机,冰柜也是二手货。由于价格低,又解渴,很多人愿意为此买单。

发现商机,开设门店
在当时人均月工资不过200元的年代,张红超一天就可以挣100元。因为生意火,张红超一个人忙不过来,便请弟弟张红甫来帮忙。
在兄弟俩的辛勤努力下,张红超在城中村开设了第一家门店,命名为“密雪冰城”。
没错,蜜雪冰城最开始是这个“密”。定做牌匾时,店里的老板将两个字搞错了。老板说,只要他收下就能便宜200块钱。为了省钱,张红超接受了那块“错误”的牌匾。
一到夏天,来店里买刨冰的人数不胜数,旁边的店铺都跟着受益。甚至有人为买到刨冰,专门大老远从几十里外的地方跑来。由于刨冰的季节性强,冬天光顾的人寥寥无几。张红超不愿坐吃山空,便跑到合肥卖糖葫芦。没想到当地气候潮湿,糖葫芦很难保存,经常刚做好就化了,买的人也没几个。

眼看出师不利,张红超又回到郑州做老本行。兄弟俩日思夜想,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俩人打算将刨冰与餐馆合并到一起,开一个大的餐厅。张红超考察过后,将地点选在了母校附近,来来往往的都是大学生。张红超将价格压到极致,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借此吸引人们前来消费。开业前一天,张红超就发出去10万张传单。由于饭菜价格便宜,味道好,菜馆生意异常火爆,张红超真正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事业稳定后,张红超没耽误人生大事,与心爱的人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在同龄人眼里,张红超已经过上众人人羡慕的生活。母亲也十分欣慰,逢人就夸自己的儿子。张红超却不愿意安于现状,总想尝试研究新的东西。

终于在2006年,张红超等到机会。市场上出现一种火炬冰激凌,尽管售价十几元,仍旧有很多人为此买单。张红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