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后,宁波民营医疗的“新老大”没有出现
定位为非营利性三甲医院、新片区的重点民生项目,宁波市政府曾对普济医院寄予厚望。
2018年竞拍后、立项前,宁波海曙区政府曾为雅戈尔“送服务上门”,提前协调解决项目审批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医院建设期间,市、区级官员多次到普济医院调研,协商破解项目遇到的土地征用、规划调整难题等。
此外普济医院还被列为浙江省“4+1”重大项目建设计划。
这符合浙江一贯的办医作风。早在20年前,浙江就是民间资本参与医院产权改革的先行者,“可能是中国医疗市场开放度最高的地方”,光2003年就有23家民营医院获准成立,包括宁波明州医院——当时浙江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航母级”民营医院。
以明州医院为首,一批民营医院在宁波的发展,造就了百姓对民营医疗的高接受度。这在宁波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宁波的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约七成,直接影响到医疗业的发展,政府向来不惮和民企讲生意、谈合作。
加上因早年医学院建设的短板,宁波的公立医疗体系较城市地位而言偏弱,政府更有动力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壮大宁波的医疗力量。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宁波普济医院是以宁波明州医院为参考系建立,而二者的建设过程也的确有诸多相似之处。比如,都由扎根宁波、闻名全国的大企业投资;建立时都是非营利项目,享受税收、补贴、用地、水电等方面的政策优惠;都是浙江省重点项目工程,宁波市政府给予实质性的帮助,如建立医院周边配套设施等。
在一些方面,普济医院得到的支持甚至比15年前的明州医院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在医院的人才引进和运行管理方面,明州医院当年是与上海新华医院展开战略合作,引进数十名学科带头人赴宁波长期执业;而在普济医院开工建设的当月,雅戈尔就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签订协议,这个几乎是宁波市最好的公立三甲医院,将全面托管并运营普济医院,并在招聘启事中将后者称为“宁波市第二医院西部医院”。
于是,15年过去,继明州医院后,第二个号称要做“浙江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民营医院”者出现了。普济医院计划中的1600张床位,是当年明州医院立项时750张床位的两倍多。
于民营医疗的风口在家门口创新业,海曙新片区的建设需求和自身转型需求吻合,父老乡亲又鼎力支持……雅戈尔2018年建普济医院,可谓占尽地利人和。
但2018年同时也是一个微妙的年份:
这一年,国家医保局成立,高调推进带量采购、支付方式改革等医保控费行动,倒逼医疗系统改革;医院概念股热潮开始退却,资本市场逐渐意识到医院资产运作之沉重、回报周期之长、运营专业门槛之高。2年后,新冠疫情将全面侵袭,刺激公立医疗体系进一步壮大、向高质量发展,民营医疗生存空间被挤压,社会办医的黄金窗口期宣告关闭。
医院生意不好做,光从隔壁明州医院投资方奥克斯的动作也能看得出来。2015年奥克斯旗下的三星电气收购明州医院时,号称要打造电力产品+医疗服务的双主业格局,但直到2020年年末,三星医疗的医疗业务营收比例仍不足20%;2015年曾募资用于医疗项目投资建设,总计23亿元,到2020年竟只在一家医院上花出去不到6%,随后宣称要将剩余募资转用于电气项目,遭上交所数次问询,“是否涉及利益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