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网红经济学家马光远关于“房地产泡沫到底能不能破”的言论彻底火了。在他看来,我国的房地产泡沫不能破,原因一方面是,我们现在还没做好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准备;另一方面,房地产泡沫破灭,70%-80%的财产将化为灰烬。

马光远此言一出,就遭到了很多人的强烈抵制。有人甚至直言,马光远这家伙估计名下有很多房子,要不然也不会绞尽脑汁维护房地产。
在我们看来,马光远的话虽然不受待见,但基本说的是实话。值得欣慰的是,相较于董藩、樊纲、董志武等喜欢避重就轻,对房地产泡沫视而不见,不敢承认房地产有泡沫的专家、教授、经济学家们,马光远更加真实。
我国的房地产到底有没有泡沫?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有。但也并非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泡沫已经大到即将破裂的地步。我们更倾向于认为,我国的房地产泡沫是结构性的。
判断房地产是否有泡沫,并不是靠臆想,而是有专业的指标。房地产泡沫的衡量指标到底是什么?个人认为,要从四个层面观察:一是居民收入是否能追赶上房价;二是房屋供应量是否远超过真实需求;三是房屋空置情况;四是租售比是非合理。

第一,房价收入比。全国的房价收入比数据没有统一的答案,我们只查到了诸葛找房网发布的2021年全国百城房价收入比报告:2021年百城房价收入比为12.0,较2020年降低0.8。报告指出,整体来看,2021年房价收入比“两连降”,居民购房压力进一步减轻。
我们想说的是房价收入比指12.0,真的太高了,因为按照国际惯例,房价收入比在3-6倍之间为合理区间。这意味着,我国百城房价收入比数值远超国际合理区间,已经属于“房价过高”的范畴了。从房价收入比的角度看,应当承认中国是存在房地产泡沫的。
另外,国际上比较通行的说法认为,住房消费占居民收入的比重应低于30%,反观我们国家,2020年央行报告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消费占收入的比重竟然高达77%。

第二,易居研究院专家透露,过去三年,我国每年的新房供应量在1500万套左右,而真实需求只有不到1000万套。这意味着其中有1/3是过剩的。不久前,第一财经报道,截至今年4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5.57亿平,同比增长8.4%,按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8平计算,现有待售商品房面积已足够1400万人居住。商品房广义库存量更惊人,达到38.4亿平方米,可供近1亿人居住。
事实上,在2019年底,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就在报告中预测,从2020年起,我国的新房市场就将步入“供大于求”的局面。回过头来看,易居的预测已经得到应验了。而具体来看,一二线城市的住房过剩情况,远不及三四线城市,像广西防城港市的库存,足足需要12.7年才能消化完毕。
当然,新建住房“严重过剩”的情况,不仅仅局限于三四线城市,像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等省会城市积压的库存都需要8~10年才能卖完。

第三,房屋空置情况,有专家估算过,我国现有空置住房可能高达1.2亿套。西南财经大学研究机构也曾发布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城镇地区商品房空置率达到了惊人的26.6%。无需多解释,大家也都能明白,如此高的空置率意味着我国房地产的泡沫程度是不容低估的。尤其是过去这十年,埋头于造城,靠棚改拉动发展起来的三四线城市,房地产泡沫化程度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