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发生的事情,大家也都很熟悉了:日本楼市在货币政策极速收紧后,迎来了硬着陆。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银行五次上调中央银行贴现率,从2.5%上调至6%。同时,日本央行要求所有商业银行大幅削减房贷,到1991年,日本商业银行实际上已经停止了对不动产业的贷款。
随后一系列的恶性效应开始显现:1990年,日本股票价格开始大幅下跌,跌幅达40%以上,直接导致几乎所有的金融公司出现巨额亏损。紧接着,日本的地价也开始大幅下跌,跌幅超过46%。到了1991年,日本房价跌入谷底,东京的房价3个月内暴跌65%,最终跌幅为90%。很多房子沦为“负动产”,数百万人选择弃房断供,叠加很多人当初炒房的钱都是借来的,因为无力偿还相关债务,很多人选择了一死了之。

值得一提的是,此后日本经济也出现了长达10年之久的衰退。但日本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转头向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发起研究,房地产的凋敝,也使得更多的资金能够用于科研。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日本半导体、工业机器人、智能终端、显示产业等越来越“精专”,曾一度控制全球60%左右的市场份额。
日本为什么会选择主动戳破房市泡沫,这或许就是核心原因——快刀斩乱麻,拖拖拉拉,只会让事情更糟糕。日本虽然因此失去了20年,但产业不仅得到转型,而且完成了升级。更重要的是,日本从此走上了一条坦途。
事实上,房产泡沫破灭的这一次经历,也使得日本直到今天都很排斥炒房。过去三十年,日本除少数地区房价有大的变动外,其余绝大多数城市,房产仍然是“负动产”,毫无投资价值。日本主动戳破房市泡沫,对全球的启示意义都很重要:房地产不可能持续繁荣,房地产是虚假繁荣,经济长久之道还是要靠实体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实干兴邦,实业救国,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我国的房地产也存在结构性泡沫,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学日本主动戳破泡沫,来一场彻彻底底的改变?我们认为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泡沫形成由来已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决定了,我们不能采取猛烈的方式。中国居民家庭70%的财富是房子,城镇居民的住房拥有率也达到了96%,户均1.5套,并且有超过40%的城镇家庭有2套及以上住房。在这样的背景下,房地产只能“稳”,泡沫只能慢慢消化,正所谓积重难返。反过来说,房市泡沫破裂的代价,我们根本承担不起——一旦出问题可能就是资产泡沫破灭,结果就是金融风险。
第二,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房地产仍然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且具有不可替代性。它会带动机械、建材、水泥、玻璃、钢铁等近百个行业,房地产对GDP整体的贡献可能能达到30%。换言之,房地产是经济的压舱石,这决定了房地产行业必须稳定。
第三,我们自认为,我们有能力稳住房地产,且有信心逐渐消化泡沫。过去这几年,房地产积极去杠杆,就是最好的体现。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主动向高科技、高端制造业等领域转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个过程缓慢,而且短期难见成效。
古语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现在正确的发展之道,就摆在面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坚定不移地做出改变,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