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租售比也是衡量一座城市房地产是否有泡沫的重要指标,事实上,在很多专家看来,租售比更能够反映城市居民实际收入与城市的信用货币的差距。
诸葛找房网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50个重点城市的租售比为1:611,50城的平均售租比为50.9年,即若想要用租金来收回买房成本则需要50.9年,国际合理水平在20-25年。这意味着,2020年,我国重点50城的租售比远低于国际合理水平,且租金回报率也低于全球其他重点城市。
租售比严重偏高,说明房地产泡沫越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房租是不能贷款的,它是老百姓的真实收入体现,也是供求关系自我调节的结果。房租所反映出来的,才是百姓在房子这一商品上的真正承受力。
另外,租售比偏高,本质上说明了一个问题:在房价飞涨的地区,房租并不会随之同步上涨。说白了就是,房价攀升,租金下滑,房价与租金之间的距离似乎越来越大。房价上涨并不是真实体现,而是价格被严重高估了,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楼市泡沫”。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我国的房地产整体而言是有泡沫的,尤其是全国排名靠前的重点50城,泡沫更大。

既然知道房地产存在泡沫,为什么我们不能学习日本,主动戳破房地产泡沫?
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对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史”有清晰的了解。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先弄清楚,当年的日本,为什么要主动戳破“房地产泡沫”?对我们有何启示?
1975年,日本的经济增速放缓,再加上国际政治环境不稳,于是为了刺激经济,继续保护出口企业,日本采用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贴现率在2.5%的超低水平。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日德英法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代价是日元大幅升值,出口受阻。当时日本政府为了补贴因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击的出口产业,开始实行金融缓和政策,于是产生了过剩的流通资金。资料显示,1985-1990年,5年时间日本的M2增速从8%上升到12%,这意味着银行和消费信贷机构有大量资金,需要释放。
“超低利率政策”时期,日本市场上流动的钱极多,且利率又低,这些钱并没有流到实体经济中去,也没有跑到制造业中去,而是一窝蜂跑到楼市中——数以万计的人,跑到售楼处贷款买房,投资投机客也瞅准了时机,纷纷进场炒房。过剩的流动资金为什么会跑到房地产行业?这和全世界所有国家,炒作房地产的原因其实是一致的,受“土地不会贬值”的神话影响,受“买房升值”思维蛊惑。
大量的资金涌入楼市,叠加投资炒房客煽风点火,很快日本的房价迎来大幅飙涨。有数据显示,东京、大阪、名古屋、京都、横滨和神户六大城市中心的地价指数比1985年上涨了约90%。1991年,东京都等大城市的核心地段住房均价甚至涨到了6.2万美元/平。不少热门楼盘,更出现一万人抢一套房子的盛况。

事实上,不仅个人对投资炒房情有独钟,很多日本的企业也加入了炒房阵营,四处贷款买地、买房。据透露,1988年有很多日本制造业企业甚至把原本用来淘汰落后产能的资金都投入到买房、买地的大业中去了。结果是,日本的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炒房最疯狂的时候,日本很多售楼处都打着“卖掉东京房产就能买下整个美国”的宣传标语,以此来给投资客壮大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