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于原西南农业大学(现为西南大学)魔芋团队的重庆西大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大魔芋公司),在科研成果市场转化方面更具经验。2012年,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学校支持下,该公司成立后,便将西大魔芋研究成果推向市场接受消费者检验。
西南大学食品化学与营养学博士陈嘉认为,高校研发的食品前期有更多的基础研究积累,且该阶段漫长而充满不确定性,研究成熟后才会进入应用层面,这使其区别于一般食品公司研发的产品。
科研与市场之间的博弈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一些研发成功的“高学历”食品已走向市场,但也要承受来自市场的挑战。一方面,运营团队要提防不良商家对品牌的觊觎,以防衍生出“蹭牌”行为;另一方面,原有的科研团队要在保证“学历品牌”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采取符合市场期待的营销策略。
记者在一些电商销售平台发现,“某某大学食品旗舰店”“某农科院美食”“某燕麦旗舰店”等具有误导性的名称,实际是部分商家的“蹭牌”行为。当询问是否获得授权经营时,他们则用“官方运营店铺”“旗舰店厂家直营”的回复来回避。
在2012年西大魔芋公司成立之初,中国园艺学会魔芋协会秘书长蒋学宽就已加入。他介绍说,最近一段时间,他们也留意到有部分商家会打出“品质堪比西大魔芋”的宣传语。
“这种蹭品牌热度的行为尚可以接受,但使用模糊表述误导消费者认为他们的产品使用了西大魔芋的技术,就需要诉诸法律。”蒋学宽说,西大魔芋公司在2013年就完成了品牌类商标注册,并坚持用法律来维护商标和核心技术专利。
然而,由于缺少市场化意识,于明及其团队在商标注册时还是遭遇过难题。于明说,“我们曾想将目前使用的商标经营范围扩大到果品类,后来发现早已被文化公司以多个相似名称抢注,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注册新商标用于其他类别食品的运作。”
另外,投入市场之后,新疆农科院所售的麦片也曾被消费者反馈“不够甜”“没有葡萄干”等内容。
对此,于明及其团队仍选择坚持原产品的研发初衷:“我们的研发初衷是给消费提供营养健康的产品,加糖或者添加其他改善口感的辅料和添加剂之后反而会变成消费者的代谢负担,农科院要对消费者的健康营养负责,对当地产业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