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国联水产在“保量”“增利”“调结构”的方针指引下,强化管理、精耕细作,实现了营收的稳步增长。2020年、2021年,国联水产营业保持平稳,亏损逐步收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优化效果显现。
(三)守得云开见月明 发展预制菜主业再聚焦
2021年,在成立20周年之际,国联水产“五五”规划再出发,将预制菜发展摆在核心地位。公司由此开辟了崭新的发展赛道,增长逻辑得以焕新。
早在2015年,国联水产就正式进军预制菜,抓住了外卖爆发式增长推动的预制菜第一个行业爆发期。在2019年,国联水产顺应水产行业精深加工趋势,建成5G智造工厂领先行业,加速实现水产品从厨房食材到预制菜品工业化量产的转变,将工厂打造为餐饮企业和家庭的“中央厨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客观上再次激发了预制菜行业的爆发式发展。据NCBD统计,2020年我国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527亿元,2015-2020年年均复合增速为31.2%,预计到2025年将会突破8300亿元,其中在C端市场的规模占比将接近30%。
国联水产在近两年为预制菜业务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产品方面,2020年公司完成西班牙风情虾焗饭、咸蛋黄酥鱼皮、小龙虾鸡腿汉堡、小龙虾意面、双层薄脆披萨、橙香烤海鲈鱼柳等41款新产品上市并得到市场认可。2021年,公司又开发了多个新产品,如松鼠海鲈鱼柳、酸菜海鲈鱼片、小龙虾嫩牛五方、咸蛋黄花轮芝心大虾披萨、金汤汉虾、水煮鱼片等。
渠道方面,以C端为例,公司在抓住商超渠道的同时,发力电商新零售渠道,在传统网红直播淘宝带货基础之上,加大对抖音直播、小红书等渠道的投入,围绕高毛利产品,开展线上种草、线下体验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建立品类认知,打造大单品。
2021年,国联水产的预制菜业务已经初具雏形。年报显示,公司水产食品行业收入达到40.58亿元,占比90.71%,其中预制菜营收8.41亿元,同比增长15.4%;水产食品毛利率达到16.41%,较2020年提升4.55个百分点,毛利率创上市以来新高。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达2.05亿元,成功转正。
(四)厚积薄发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进入2022年,国联水产步履不停。1月4日,公司发布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并在5月30日发布修订稿。国联水产拟向不超过35名对象发行不超过约2.74亿股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10亿元,其中2亿元拟用于广东国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中央厨房项目(下称“国美水产项目”),5亿元拟用于国联(益阳)食品有限公司水产品深加工扩建项目(下称“益阳项目”),3亿元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根据定增方案,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完成并投产后,国联水产将新增2.4万吨鱼虾类预制菜(包括4000吨虾饺、1万吨烤鱼等)、1.53万吨小龙虾、2.97万吨鱼类深加工产品等产品产能。
国联水产预计,国美水产项目投产后将实现年均净利润6247.75万元,投资利润率29.06%;益阳项目投产后将实现年均净利润11457.98万元,投资利润率25.39%。
目前,预制菜市场已经迎来供需双击。在供给侧,预制菜品具有对新鲜度要求高、较难储存的特点,冷链物流的成熟助力预制菜行业发展,据中物联冷链委统计,近年来我国冷藏车保有量及冷藏车需求均出现快速增长;在需求侧,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居民消费将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各类以水产蛋白为核心的调理制品、预制菜品、休闲即食产品等水产深加工产品需求数量增长迅猛。
国海证券分析预测,如果按每年20%的复合增速估算,未来6-7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将形成万亿规模市场。
在预制菜领域。国联水产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先发竞争优势。在过去十二年孜孜不倦的耕耘之下,国联水产已经打造了全产业链布局,以白对虾和预制菜品加工为主导,形成了产品研发、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完整的食品产业链,可按市场需求快速组织原料采购及生产,生产初加工产品及深加工食品,实现规模化经营,生产成本极致优化。
公司品类齐全,预制菜品以对虾、小龙虾、鱼类为主,以“小霸龙”品牌构建了完善的预制菜产品体系,涵盖快煮、裹粉、米面、调理、火锅、小龙虾、风味鱼等系列,基本覆盖从餐桌到餐厅的主要消费场景。公司执行大单品加特色小品的产品矩阵策略,产品能够迅速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