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加梳理,可以发现,在监管开出的众多与车险相关的罚单中,套取费用、给予投保人合同约定以外利益已成为普遍性的问题。除此之外,近年来,跨省开展车险业务也渐成行业新顽疾。
那么,为何险企会频频触碰跨省经营这一监管“雷区”呢?
对此,有市场人士告诉『A智慧保』,随着监管对车险市场的整改,商车费改的推行、自主定价系数的规范,不同地区的车险产品有着不同的价格范围。正是由于各地区折扣系数存在差异,加之地区之间业务压力不同,佣金价格不同,导致部分险企动起了“歪脑筋”,借异地承保的形式来抢占市场。然而,违规跨区域经营车险,不仅严重扰乱了车险市场的正常秩序,同时对消费者来说,后续理赔、售后服务也得不到根本保障。
事实上,为更好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巩固车险综改阶段性成果,银保监会也曾多次专门召开专题会议点出了车险“异地承保”的问题。
例如,在2020年10月份举行的一次车险综改座谈会上,监管人士表示,黄牛异地询价、出单的情况增多,导致部分团单业务、渠道业务有计划性地从手续费较低地区流向手续费较高地区,甚至出现行驶证修图的现象。这不仅扰乱了低手续费、低费率地区的市场秩序,也破坏了当地的数据基础。
在2020年11月份监管举行的第三次车险综改座谈会上,再一次重申车险异地经营问题。可以说,对于这一违规行为,监管也在加强整顿力度,而从单纯罚款到禁止新业务,便是最直接的体现。
对于2022年车险市场总体的监管基调,或许很多人都会抱着行业大环境走弱,监管是否会有所“放松”的心理。
但据『A智慧保』掌握的信息来看,事实却恐难如愿。
首先,从行业数据上看,据银保监会披露,今年1-5月,财险保险公司获得原保费收入6472亿元,其中机动车辆保险原保费收入3272亿元,占比为50.56%。
不难看出,尽管车险综改实施后,车险在财险行业中的占比在逐渐下降,但仍占据半壁江山的体量,基于此,车险市场的严监管态势也不会轻易松懈。
据悉,今年4月份,在银保监会召开的车险一季度座谈会上,相关监管领导也直言“车险综改之后仍然是财险市场最大的基本盘,稳住车险就稳住了财险市场,稳字当头也是当前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
此外,从银保监会规范车险市场态度上看,上述会议特别提及,近期监管注意到部分地区出现了车险市场乱象抬头的现象。其中,着重点名北京、上海、江苏、山东等地区出现明显的费用上升和抬头。分析其背后主要原因,是疫情下部分地区赔付率下降、成本改善,但业务速度也下降,导致有些公司相对冒进。此外,监管还发现部分保险公司因考核等原因,出现限制投保甚至拒保营运车辆的问题。
对此现象,会议明确指出,行业不要对市场乱象心存侥幸,各地监管机关要坚决露头就打,严查快处。在此期间,各地行业协会也要与外部行业上下游建立和谐共存的发展环境。
同时,会议还督促险企对营运车辆做好保险服务,保险公司不得以任何理由拒保营运车辆交强险,监管部门一旦发现将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