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明确规定,机动车必须投保交强险,摩托车也不例外。同时,投保人在投保时所选择的保险公司不得拒绝或者拖延承保,也不得强制投保人订立商业保险合同以及提出附加其他条件的要求。虽然有明文规定,但保险公司经常通过多种方式变相拒绝承保。
本应无理由承保的交强险业务,现在却变成部分地区保险机构的保障“禁区”。

此前,因接到群众在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反映的线索,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第九督查组日前在暗访调查中发现,河南省郑州市、焦作市等地以摩托车为代表的高赔付车型存在交强险投保难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河南银保监局日前表示,尽快对涉事保险公司进行严肃查处,并在河南省范围内全面排查。河南省保险行业协会又联合在河南省经营交强险的40家财产险公司做出“不拒保高赔付车型交强险”的承诺。
一边是监管部门为提高高赔付车型的交强险承保服务效率而采取各种措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另一边却仍有保险机构屡屡触及监管“红线”。
车主投保交强险为何如此之难?
多地车主遭遇交强险投保难

根据督查组在河南省的调查,一些保险公司对于摩托车交强险的办理需求比较淡漠,设槛拒保现象时有发生。不少保险机构在受理交强险时,明确提出需要投保人同时购买家财险、意外险等险种。如焦作市某财险公司在办理交强险时要求搭售200元意外险,另一家财险公司需要搭售360元的意外险。
此外,郑州市、焦作市等地的不少保险公司或以不办理摩托车交强险业务、业务员没有权限受理、系统故障等理由拒绝承保;或设定不合理条件,将部分无法完全满足条件的车主拒之门外。保险公司在承保时经常附加各种苛刻条件和繁琐程序,意在让车主“知难而退”。相当数量摩托车脱保,已对群众日常生活和道路交通安全造成影响。
不仅如此,另有报道称,在福建省的部分新能源货车主也遭遇了投保交强险难题。一位福建宁德车主反映,自己用来跑运营的新能源货车在续保时遭遇到交强险拒保。为此,他跑了多家保险公司,都未能得到办理。当地的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谈新能源货车“色变”,其表示连新能源面包车都很难承保。
由此可见,交强险投保难题不是个案,而是全国的“老大难”问题,且其所涉及的车种也不只有摩托车,还有营运货车、出租车等高赔付车型。据记者了解,除上述地区外,辽宁省鞍山市也曾有多位出租车车主反映,在交强险到期后联系当地多家保险公司进行续保,均被告知拒绝承保出租车交强险;湖北省十堰市某车主在向当地银保监局投诉后才得以为自己的摩托车购买交强险……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
事实上,近年来,保险公司因拒保交强险收到监管罚单的情况层出不穷。例如,2022年2月,富邦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因拒绝和拖延承保车辆交强险被厦门银保监局处以罚款15万元,相关责任人给予警告并处以罚款5万元;2021年10月,人保财险无锡市滨湖支公司黄巷营业部、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市中心支公司、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无锡中心支公司第一营销服务部因拒绝承保交强险,分别被无锡银保监局处以10万元罚款。
生意经难念和监管缺位

车险综合改革后,交强险由盈转亏,保险公司的“生意经”越来越难念。
数据显示,2021年,交强险保费收入达2374亿元,承保亏损却高达44亿元。2020年,交强险承保盈利128亿元,同比降幅高达134%。
“车险综合改革提高了交强险的保障金额,交强险责任限额从原来的12.2万元提升至20万元。虽然扩大了赔付范围,保障功能获得进一步提升,但保险公司赔付成本随之高涨。同时,费率浮动系数浮动上限不变,下限从-30%扩大至-50%。优化后的费率浮动方案使车均保费进一步下降。”一位财险公司相关人士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去年交强险承保亏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由上述两方面导致。
保险公司在交强险业务上的赔付压力增大、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压缩,其拒绝承保高风险、高赔付车型的现象时有发生也就不难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