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一些保险公司的交强险保费收入已经不能满足赔付的需要。与普通商业车险不同,保险公司在交强险业务上没有自主定价权,交强险费率也不会轻易调整。这导致在商业运作上,保险公司为了盈利,会通过“交强险+商业险”的搭配来平衡交强险的亏损压力。
除利益驱使外,监管缺位也是保险机构有法不依的根源所在。督查组认为,河南银保监部门近年来在收到众多针对摩托车交强险难办的投诉后,明知群众投保难以及保险机构存在涉嫌违法违规行为,仍然仅对投诉情况进行协调解决,既未对违法违规事实进行现场核查,也未就此进行排查整治,多年来竟从未做出一起专门针对该情况的行政处罚,监管明显缺位,间接纵容了保险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
对此,河南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解释称,对治理摩托车等高赔付车型投保难问题,河南银保监部门近年来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多次发文传达、与相关部门共享信息、联合行业协会共同监管、建立保险机构主体责任人制度等,但仍频频发生投保难问题。
该负责人还表示,河南银保监局将对保险公司对下级机构是否存在设限考核、捆绑销售等问题进行重点检查,并加强日常监测,优化服务,尽快推动建立网上交强险投保平台,破除保险机构对群众投保设置的不合理障碍。
9月13日,河南保险业协会官微发布消息称,为提升高赔付车型交强险承保服务效率,其联合在豫经营交强险的40家财产险公司承诺:不以任何理由拒绝、变相拒绝或拖延承保交强险;不以任何形式强制搭售、变相搭售其他保险产品或提出附加其他条件的要求。
平衡经济账与民生账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度机动车交强险经营情况显示,过去一个完整年度内,交强险承保机动车数量3.23亿辆(其中汽车2.87亿辆), 保障金额64万亿元。
作为一种肩负着社会管理职能的强制性商业保险,交强险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为交通事故受害人提供及时和基本的保障。交强险的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是否能有效发挥,关乎着车险综合改革红利能否深入惠及广大消费者。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主任魏晨阳认为,应继续坚定不移深化车险综合改革,推动行业提升交强险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优化交强险制度机制,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保险保障需要。
“为实现交强险业务的持续、健康与稳定发展,一方面可加强引导,助力保险公司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成本,充分利用资金实现盈利,更好地服务于市场发展;另一方面也应扩宽财产保障途径,积极探索吸纳多方资本,加快推进产品创新相关制度建设,增强交强险的经营活力,保障交强险的持续经营。”魏晨阳说。
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金融业内人士表示,科技赋能或许是解决交强险投保难题的突破口。险企可以借力第三方科技公司或加强自身科技能力建设,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水平。比如通过大数据搜集、分析、运用技术,掌握驾驶人员的行为和行程轨迹,为出险车辆理赔提供精准依据。
此外,监管部门应严厉打击营运车辆保险承保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并将带头扰乱市场秩序、影响车险改革发展的保险机构列为现场检查、非现场监测的重点监管对象,构建起“不敢违、不能违、不想违”的长效机制。
“一言以蔽之,险企应平衡好‘经济账’与‘民生账’,坚持回归保障本源,以保险的科技化来提升营运车辆承保查勘理赔服务等全过程的风险管控保障能力。只有不断加强创新、练好内功,才能在服务客户与自身发展中互利共赢。”上述人士表示。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戴梦希
编辑:杨晶贻 云阳 李柳嘉
校对:云阳
邮箱:f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