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7月4日滴滴出行APP下架至今,已经一年有余。
在这短短一年之间,曾经一度尘埃落定的出行市场发生了不少的变动,比如美团打车重新上线,曹操出行、T3出行等多家二线网约车公司也加强了推广,就连华为也推出了自己的打车应用——Petal出行。趁着滴滴事件尘埃未定,各家厂商都希望能在网约车市场分得一杯羹。
不过,这种悬而未决的状态并没有持续多久。7月2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宣布,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80.26亿元罚款,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100万元罚款。

(来源:“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对此,滴滴出行官方微博回应:
对于此次判罚,滴滴诚恳接受,坚决服从,严格按照处罚决定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全面深入自查,积极配合监管,认真完成整改。同时滴滴还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建设,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好每一位乘客、司机师傅和合作伙伴。
自去年开始,流失了将近20%的市场份额,如今又受到了国家判处的巨额罚款,滴滴为自己的莽撞付出了代价。问题来了,区区一家网约车公司,到底犯了什么事情,才能引起如此巨大的震动?不妨听小雷娓娓道来。
从天之骄子到全民公敌
不可否认的是,滴滴依然是网约车发展历史中极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2年,时任阿里支付宝事业部副总经理程维宣布离职创业。看中当时线上打车市场空间的他,于同年7月创立了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并于同年9月推出了“滴滴打车”网约车APP。
凭借密集的地推、出色的宣传策略和相对好用的应用体验,“滴滴打车”成功在早期线上打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并吸引了一波爱尝鲜的投资人掷重金押宝,其中不乏腾讯集团等重量级投资人。在腾讯的支持下,滴滴迅速发展起来,短短一年之内滴滴的市场占有率达59.4%,覆盖了全国近35万名司机,注册乘客约1000万。

(图源:微博)
当然,当时的滴滴并非市面上唯一的玩家,阿里投资的快的打车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到了2014年,双方展开正面交锋,在腾讯和阿里两家金主的大力支持下,滴滴和快的大打补贴战,最疯狂的时候,滴滴一天烧掉三千万推广金,快的打车更狠,轻松烧掉四千万。
抢占客户的补贴大战,让双方背负的包袱越来越沉重。最终,滴滴率先改变了战略,选择把补贴金额改为随机,用户需要通过手机转发链接领取优惠。凭借腾讯在移动互联网生态中的统治地位,快的打车很快就坚持不住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终以滴滴和快的战略合并划下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