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并了快的打车,滴滴的下一步动作,自然就是干掉优步。还是一样的补贴战,只是现在滴滴和腾讯已经对“信息战”变得更加熟练,不论是微信朋友圈分享,还是转发互动等活动,腾讯对优步一律全面封杀,用户几乎看不到优步的身影。到了2016年,优步已经无法承担这样的亏损,滴滴顺势把优步的中国业务收入囊中。
经过这两次大战,滴滴几乎坐稳了国内网约车第一大平台的地位,市场份额超过 90%,中国本土网约车大战似乎就此终结了。

(图源:滴滴)
但是几乎坐稳胜局的滴滴,却开始不断暴露出问题。
2018 年初,因为监管不力,滴滴接连发生两起顺风车乘客遇害事件,使大众对滴滴打车充满怒火,滴滴被迫关停顺风车业务。
2018年底,因为顺风车遇害事件的安全整改还未结束,滴滴又爆出了巨额亏损的问题,全年亏损高达107亿。
事实上,成立至今十年时间,滴滴融资高达23次,总计烧钱高达千亿,却始终无法扭转亏损的局面,无法直起腰板跟资本叫板。更让滴滴难受的是,诸如T3出行、如祺出行等后起者开始涌现,都想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最终在外有对手,内有亏损的情况下,滴滴下了一步险棋——前往美国上市。
然后,就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展开了。
失去的不仅是数据
有的读者可能会问,滴滴到底做错了什么,能够引起如此轩然大波呢?
根据国家网信办的介绍,基于网络安全审查结论及发现的问题和线索,经过调查询问、技术取证、深入核查分析,确定滴滴公司违反《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违法违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应当从严从重予以处罚。
除此以外,国家网信部还在公告中详细罗列出数项违法事实,除了违法收集大量个人信息并无法准确说明个人信息详细用途外,滴滴公司还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
换言之,和大家此前猜想的差不多,就是和“数据”有关的那些事情。

(图源:网信办答记者问对滴滴公司违法行为的认定)
作为我国的国民软件,滴滴可以说是掌握着中国人出行的命脉,除了用户个人信息、各种使用习惯、亲情关系、地址信息以外,还有上亿人的打车路线数据、车内全程语音/视频数据、重要企业高管和国家重要人物的踪迹数据、中国境内城乡道路实时高清测绘数据等等。
换言之,滴滴所拥有的数据,不仅是个人和商业数据,还有不少重要的和核心的公共数据。这些信息一旦泄漏,不仅会损害用户的个人隐私,更是会对国家经济命脉、重要民生、重大公共利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个人组织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