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的结论之一是:2018年中国家庭户均资产估计为161.7万元。

虽然是几年以前的数据,但是大家都知道疫情是从2020年开始的,有多少家庭的资产总资产在这几年实现了大幅度增长?极少数。
绝大多数家庭能保住2018年、2019年的资产数据就不错了。
所以,我的意思是什么呢?陈浩的观点“国内家庭平均总资产300万很正常”,只能说明他自己很不正常,在公共平台说话没有数据来源,没有深思熟虑,这样的专家起了什么样作用,可想而知。
疫情之下,专家们发言要慎之又慎,你们有钱,甚至越是胡说八道越有钱,但想通过刺激普通挣流量钱和影响力人就太不厚道了。
不止一个陈浩。
比如林采宜宣称“花钱是最好的爱国方式,把钱花光,为国争光”,结果上海疫情期间,她动不了,也花不了钱,那么,她还爱不爱国呢?把钱花光,要是老人生病之后没钱治疗该怎么办?她也没说,真是荒谬。
还有,她说:“油价上涨对老百姓没影响”,她在复旦读经济学博士的时候,难道不知道油价上涨会影响化工、食品等一系列行业的成本?太荒谬了。这博士怎么读的?
经济学家管清友说:“年轻人不要在通勤上花过多时间。长时间通勤的要害在于把时间浪费在路上。与其花2小时上班,不如在公司附近租住,把时间用来投资自己、充实自己。”

管清友说的有道理,是个人都知道不要在通勤上浪费太多时间,关键是:在公司附近租房住贵呀!这钱谁出?老板出,还是管清友出?
所以,管清友说的是正确的废话。
网红经济学家们拥有公共影响力,倘若某些人的言行暴露出自己缺乏常识,甚至背离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又或者完全不了解中国的现实状况,而是热衷于参加各种论坛、年会甚至站在售楼部的讲台上。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经济学家的言论、观点又在不同渠道或多或少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这是不是让人有点后怕?
有的人啊,其实骨子里就是吃相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