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有火灾发生,大家都会一边关注一边热议,核心声音有两类。
一是习以为常。
这类声音主要出现在“**汽配城火灾”事件的报道中,基本上都会有“哪里哪里,年年都有大事件火灾”的评价。
事实的确如此,一些老汽配城在发生一次火灾后,一段时间内还会连续发生第二起甚至第n起火灾事故。
以之前的天荣汽配城为例:曾8个月连发4场大火,汽车服务世界也对此进行了报道:《天荣汽配城再发火灾!行业20天发生5起火灾,防火警钟要时时敲响》。当时,笔者随机截选了关于该事件的相关微博底部评论,就有网友感慨天荣“一年一次大火,事故多发地”。
二是事故整改。
在“7.20”报道的文章或者视频评论区,都有读者疑惑:为什么出了事故才整改?
的确,火灾发生后,各地都会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一系列的专项检查,其中光山就在火灾发生后明确警示各单位“加强汽车维修行业用火、用电、用气管理”。
但这种整改并非只是“出了事故才整改”,而是很多“出事前发出的整改通知,往往见效甚微”。
绝大部分城市每年都会定期、多次开展“火灾专项检查”,并对经营场所进行消防培训,但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
《南宁新闻网》在“7.20”事故发生后进行了报道,指出该场所“早已被检查出消防隐患,去年已被下发整改通知书”,因为存在“未组织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堵塞疏散通道、室内消火栓未保持完好有效(无水)、违反规定使用明火作业、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电气线路敷设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等消防安全隐患。
在《通知书》下发一周多后,当地消防也对这个汽配仓库进行了复查,但只有“室内消火栓已恢复供水”,其他消防隐患的整改情况并未通报。
这样“下令整改后、隐患依旧存在”的情况,在不少地方其实是常态,与“相关部门督察力度存在不足、门店配合不到位、以及场所安全设备或措施不完善”等均有关系。
三、春天的柳絮or夏天的高温,都只是外因
近些年来,每每开春或者入夏,后市场都会“连续曝出多起火灾事故”,“柳絮或高温”都只是导致火灾范围扩大的外部原因。
真正的内因,还是一些“行业属性”和“经营漏洞”上的历史遗留问题。
先看行业属性的问题。
汽配城或者汽修店,因为建筑年限以及经营项目等原因,本身就容易存在“电线老化、私拉乱扯,接触不良”等安全隐患,且店内基本上都会储备“机油、轮胎、塑料桶装汽油”等常用配件,这些物品很容易被点燃,一旦发生火灾,扑灭难度会更高,且危害极大。
相较于这些硬件等方面的问题,门店自身经营上的问题更突出、更难解决。
长期以来,汽修店普遍存在“产品陈列不过关、施工操作不规范;废弃物品未回收、消防栓损坏”等各种日常经营小问题,店面布置就存在安全隐患,一些修理厂住人,还会增加用电或者用水等方面的风险。
而汽配城、尤其是老汽配城的“历史遗留问题”则更多、也更复杂。
像“7.20”事故的汽配仓库一样,绝大部分汽配仓库都是采用钢结构厂房建筑,本身就存在较大的风险系数;且汽配城本身就是高密度布局,存在的“公共安全隐患和漏洞”会更多。
各种原因综合影响下,无论是布局相对分散的汽修店,还是布局密集的汽配城,相关的安全消防都会慢慢的、更难符合标准,它们应对“火灾”等突发性的危险事故也会更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