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晗:武器装备的生产和列装,往往以中长期规划的形式加以确定。在制定中长期计划时,相关部门应该会较为充分地对未来国际形势的变化进行预估,并结合考虑现实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等可行性因素,最终制定出未来几年的生产列装计划。当然,也会对中长期规划定期做更新和调整,但在外部环境没有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规划的主体部分一般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
近期虽然地缘政治再次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关注,但这样的变化可能并没有大幅度超出此前的预期。同时,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作为慢变量依然对生产和列装形成制约,因此不排除计划局部微调的可能,但可能很难对未来几年的列装计划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冯福章:一方面,地缘政治紧张已经持续多年,十九大“三步走”提出国防建设短中长期目标,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2035年实现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2050年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武器装备建设自2020年开始已经驶入快车道,相关公司的业绩已经从低增速转向中高增长,但未来因为基数和其它因素,预计行业增速会有所回落,但总体增速或仍有比较优势。
另一方面,我们认为事件性的冲击只会对短期情绪造成扰动,带来部分短期资金的涌入,但是长期投资仍然要基于自上而下选择细分行业叠加自下而上选择投资标的。
陈龙:地缘事件对军工行业的影响包括短期和中长期两个维度。短期维度,主要关注几个方面:1)事件与中国的相关性;2)市场的风险偏好;3)事件持续的时间。而中长期维度,主要关注地缘事件能否推动新的订单落地,能否有更多的研发资金支持,以及对整个军工产业链的扶持政策等。
今年出现了两次比较重大的地缘事件,一次是2月下旬的俄乌冲突,一次是8月初的佩洛西窜台事件。短期毫无疑问都给国防军工行业带来明显的情绪催化,但是受制于市场的风险偏好,实际行情的持续性相对有限。
中长期视角,我们相对看好本次事件对国防军工行业的深远影响:
1)对国防军工产业而言,意味着对先进武器装备的紧迫性会进一步提升,不排除某些关键时间节点会再次前提。在行业政策方面,前期一些可能对武器装备生产带来负面影响的行业政策可能也会适当淡化或延后,比如对武器装备采购价格的敏感性会显著下降(从而显著缓解军品降价的压力),以及对增值税等方面的担忧都会边际弱化。
2)对资本市场而言,最大的催化在于,把原来停留在规划稿里相对比较抽象的建军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祖国统一是重要目标之一)非常具体的、活生生的摆在了投资者面前,让原来市场感觉遥不可及的目标变得近在咫尺,这样的冲击是非常强烈的,也会极大改变市场对国防军工行业的认知。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