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晗:经过连续两年大幅上涨之后,军工板块吸引了较多投资者的关注,市场重点关注的公司业绩预期差比较小,市场对其未来的增长轨迹挖掘得比较充分,较高的关注度也使得这些上市公司估值较高。
目前来看,市场关注度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领域,而其他细分领域,投资者关注相对较少,其中有一部分优质标的未被市场充分的认知。未来随着这些标的业绩增速的不断提升和业绩的释放,其优良的质地有望逐渐被投资者所认知,从而带来较好的投资机会。
如果投资者看好军工行业长期的成长前景,可以考虑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将部分资金通过定投主题基金的方式参与军工板块的投资。
冯福章:分位值来看,截至8月4日,当前申万军工PE-TTM 为58.54,处于历史分位25.98%;相对估值来看,根据我们当前对军工板块的分析,认为相关企业业绩增长或者估值或仍有提升空间。
陈龙:军工行业内部的估值体系一直较为分化,综合来看,有两套估值体系:一套是适用于下游主机厂和中游配套公司,主要是以业绩兑现情况相对良好的战斗机龙头公司为估值锚;另外一套是机构相对比较重仓的中游锻造及上游电子元器件、材料类公司,主要参考成长股的PEG估值框架。
即使按照分类估值的视角去看,目前核心标的的估值基本上都还合理,而且正如上面提到的,目前的股价更多还是锚定2022年业绩,并未透支2023年业绩。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一旦进入到4季度的时间窗口,军工板块其实是存在估值切换机会的。股价即将从锚定2022年的业绩切换至2023年,考虑到明年军工行业仍将保持稳健增长,因此即使在估值不变的情况下,股价也将跟随业绩的切换而出现上行机会。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认为3季度虽然行情可能相对平淡,但确实是布局4季度行情非常重要的时间窗口,建议投资者可以通过定投的方式逐步参与,尤其当板块出现调整的时候,更是逆向布局非常好的机会。
地缘紧张局势
对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提供支撑
中国基金报:今年地缘政治紧张,对军工行业是否有促进作用?
邹承原:我们强调,板块正逐步从脉冲式事件驱动型投资向趋势性景气投资转变,“事件”因素对板块影响偏短期,中长期看核心驱动因素仍是需求景气度及业绩释放预期。2021年以来,随国防建设对装备需求不断提升,且装备需求不断在企业业绩端落地,军工板块已逐步转向“基本面驱动”。今年以来,俄乌冲突、台海局势等地缘局势问题,不仅对板块产生短期内的“情绪化”影响,更需要思考其反映的作战方式变化趋势、军事演练等日常作训等可能对板块赛道景气度、需求空间等带来的促进作用,进而促进板块基本面改善。
黄玥:今年确实有不少地缘政治的大事发生,包括俄乌冲突,包括近期美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等等,都可能改变世界历史。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俄乌冲突很可能成为拉锯战和持久战,可以通过这次冲突进行借鉴、推演和准备。俄乌冲突也是加剧了地区局势的紧张和不确定性,未来会不会因为偶发的因素升级甚至失控都未可知,所以加强国防工业建设,加强练兵备战将会成为我国未来的重点战略之一。
另外除了在俄乌问题上不断递刀拱火,近期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也是动作频频,作为应对,解放军自2021年以来,常态化组织轰炸机、侦察机、歼击机等环台湾岛开展巡航,常态化在台湾岛附近海空域组织实战化演练。练兵备战强度的提升会加大对发动机、导弹、高温合金等消耗类装备的需求,对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提供了支撑。
艾小军:近期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进一步坚定了国家加快国防军事建设的决心,这一趋势从中长期看将逐步体现在上市公司的收入水平和业绩表现上。从今年年内看,随着前两年扩产产能的逐步落地,今年行业满足需求的弹性将体现出来,三季度生产交付可能会继续超出二季度水平,业绩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值得投资者关注。此外,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6月下水,未来包括舰队、舰载机、装备在内的航母编队建设可能对军工行业带来更大的驱动因素。从长期看,军民融合双轮驱动也是军工行业长期投资价值的支撑,民用市场的拓展有望改善以往军工波动较大的投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