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左右增速的国防预算是军工板块发展的基石,一方面:目前国防支出向武器装备倾斜,另一方面向海空火箭军倾斜;此外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奠定长期发展基调,新式武器装备占比将继续提高,继续国防信息化建设。我们认为投资机会可能集中于四大领域:高景气的航空、航天,兼具武器装备放量+渗透率提升+技术更新迭代快+国产化率提升逻辑的信息化和新材料。
陈龙:我们特别看好整个十四五期间国防军工行业的黄金投资期,主要体现为供需共振的逻辑。
需求方面,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国防军工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大国博弈的重要支撑。在这样的背景下,军方对先进武器装备放量列装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在2027年百年建军奋斗目标的时间约束下,十四五将是国防军工高景气度的时间窗口。
供给方面,多款新型武器装备经历了近10年左右的研发,具备了与世界一流水平相抗衡的实力。期间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小批量试生产,而进入到十四五,也具备了批量生产的条件。
国防军工行业内部子行业分化较为严重,并不是所有的子行业都能受益于十四五的武器装备放量。我们大概梳理了7个能够显著受益的方向,具体包括:导弹、战斗机/运输机/直升机、无人机,以及相应配套的航空发动机、上游的材料、电子元器件,以及少量的信息化子领域,如军工芯片国产化替代等。
仍保持较好的增速
景气度维持在高位
中国基金报:恰逢半年报窗口,从半年业绩预告或已披露业绩情况来看,军工板块整体业绩情况如何?行业高景气度能否持续?
邹承原:在需求端景气度持续、装备生产交付的强政治性任务等背景下,板块重点标的上半年整体仍保持较快增长。截至8月4日,中信一级军工已公布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的36家上市公司,剔除两家业绩大幅波动的公司,平均增长中枢约为36%,上半年各企业随受疫情不同程度影响,增速或略有放缓,但仍保持较快地增长。短期看,2022年国防开支预算增速7.1%及“十四五”期间整体装备列装确定性较高;中长期看,“十九大”以来的三个时间目标指引,以及地缘局势不断提升国防装备建设需求的重要性,叠加板块内细分赛道运维后市场空间逐步拓展等,行业高景气度持续性较高。
黄玥:军工板块作为一个典型的高beta板块,受到市场整体环境和涨跌的影响比较大,即使相对业绩较好,但如果出现系统性风险,军工板块也很难独善其身;另一方面,一旦行情向好,军工板块可能也是弹性较好的板块,今年以来的行情已经很好地演绎了这一点。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预计市场窄幅震荡的可能性比较大。一方面市场仍然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比如全球通胀,主要经济体普遍进入加息周期,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俄乌冲突、中美博弈等地缘政治问题,疫情等因素,市场短期内大幅上涨缺乏足够动力。另一方面,全球权益市场已经经历了较大的调整,上述的种种利空因素很大程度上已经在市场价格中有所体现,特别是A股的很多板块,估值都在历史低位,所以向下的空间也较为有限。
随着中报逐渐披露,我们预计大多数核心军工上市公司的业绩会延续较高增速的态势。二季度由于疫情的原因,一般to B和to C的行业受影响比较大,而军工板块的需求来自国家军队的装备采购,基本不会受疫情影响,所以预计军工板块的业绩在所有行业中的排名相比一季度很可能会有进一步提升。
所以未来即使市场出现一定的波动,军工板块的相对投资价值也是比较突出的,会呈现显著的alpha特征。
在十四五期间,我国主战装备仍会迎来放量期,以歼20、直20、运20为代表的新一代军机都将扩充产能,同时国产发动机也将逐步替代进口发动机为各种战机提供动力,所以我们看好军用飞机产业链和航空发动机产业链。
艾小军:目前中证军工指数已有20只成分股发布2022年中报业绩预告,整体业绩表现亮眼。20家上市公司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速下限中位数超40%,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速上限中位数超65%。军工电子、军工航空/发动机产业链中上游相关上市公司一定程度脱离疫情影响,下游需求景气,向上传递致上市公司订单及交付数量率先出现同比增长,相关板块其他未实现同比增长的上市公司也正处于业绩逐步恢复阶段。三季度,军工企业将一方面回补二季度交付之“缺口”,另一方面为了应对疫情不确定性,或会将四季度任务尽可能提早超前完成,预计三季度的生产交付将会尤其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