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慧勤承包了80亩地用于种植金香玉蜜瓜。3个月后,第一批蜜瓜成熟了,就在余慧勤满怀期待地试吃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一整盆冰凉的水。
这个味道,竟然是金香玉蜜瓜?和自己曾经在水果市场吃过的,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那种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不做出改变,就这样让这批蜜瓜上市,和其他的蜜瓜是难以做出区分的,是没有竞争力的。每一斤预计只能卖到1到2元,完全愧对“金香玉”这个名字。
虽然余慧勤知道,在种植新品种的过程,遇到一些困难是非常正常的,但是这对他来说,依然算个打击。

余慧勤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自己不要靠规模和数量盈利,而是要做出蜜瓜中的“高端品牌”,并且靠这条路子,把蜜瓜的价值翻个几番。
他最开始考虑的,就是蜜瓜的营养问题。余慧勤觉得,质和量总是矛盾的,如果追求数量,同样的营养分配给更多的蜜瓜,那每个蜜瓜能得到的就更少,质量也必然会受影响。
所以,他就反其道而行之,放弃数量来保证质量。原本的蜜瓜藤蔓,一个蔓平均可以结10个蜜瓜,但是余慧勤只选择留其中的一个,让它得到最充分的滋养。
这具体留哪一个,也是很有讲究的。太高的果实,来自根部的营养会供给不上,太低的又会照不到足够的阳光。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余慧勤觉得,留下第8到12节之间的蜜瓜是最合适的,生长出来的大小也比较均匀。
一开始,所有人都不理解余慧勤的这个决定,虽然能够理解这个“去数量保质量”的想法,但是大家都觉得他做得太“绝”,10个只保1个,牺牲太大了。
余慧勤却并不理会,他也正是用这种方式,让大家看到了他想要培育高品质蜜瓜的决心。

但是,这个改变并没有立刻挽救金香玉蜜瓜的质量,余慧勤万分焦急,甚至产生了“放弃金香玉蜜瓜”的想法。
如果放弃吧,这金香玉蜜瓜品种优良,他明知一定可以种出清甜可口的果实,就这么放弃实在可惜。而且,曾经品尝过的金香玉蜜瓜,那味道让他吃过不忘,很想靠自己复制出来。
再加上,余慧勤已经在金香玉蜜瓜上投入了几百万,就这么直接放弃的话,这些投资不就全打水漂了吗?
可是如果不放弃,这个口味参差不齐的问题,他一时还没找到很好的应对之法。主打高品质蜜瓜的他,更不可能昧着良心,把这些质量口感都不达标的果子拿到市场上去卖,这不是妥妥地砸自己招牌吗?
余慧勤不想这么轻易放弃,创业之路本就艰难,怎么能稍微受点挫折就退缩呢?既然这金香玉蜜瓜的味道不够好,那一定是多方因素作用的结果,再好的品种,得不到良好的管理,口感一样不会好。

他开始全方面地改变自己培养金香玉蜜瓜的方式,只为还原记忆中金香玉的绝美口感。通过一次次的尝试,一口一口地试吃。一次次感到失望,再一次次重整旗鼓。
就这样,余慧勤在黑暗的道路上独自走了很久,终于看到了一点曙光。有一次,他意外吃到了一个口感非常好的甜瓜,无限接近于自己记忆中的味道。
他一了解,才知道这一批甜瓜中,有一部分是靠蜜蜂进行授粉的。余慧勤听到这里,觉得自己仿佛抓住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