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原研路径,本质就是对定价权的争夺。即便遇到国谈,也能从容不迫。
当前资本市场对医药行业杀跌的悲观情绪主要是对政策调整、PD-1增长天花板、FIC路线及国际化极大不确定性的担忧。
进一步讲,是集采国谈背景下的发展路线问题。
众多研究机构习惯和美国对标,因为美国医药强企拥有超高定价权。但问题在于,美国医药市场是完全市场化的,所以能出现3万、5万美元这样的天价药,但国内的政策环境对天价药的容忍度越来越小。
而日本对国内医药行业发展提供了参考。日本老龄化严重,医保控费压力大。自80年代控价以来,日本药价进入长期下降趋势。
据雪球TokyoEX用户统计,日本药品价格指数在1991-2019年期间,累计有近80%的跌幅,医药品生产总值在1990-2018年期间,仅增长23.42%。
而日本在如此高压下依然能够走出全球性的医药强企,如日本武田制药和卫材。国际化和原研药创新正是二者能够突围的“秘密武器”。
据武田制药最新财报显示,来自美国的收入已达48.11%,欧洲和加拿大为20.07%,而日本本土占比仅为19.67%。同时2021年旗下维得利珠单抗年销售额46.05亿美元,已经超过了恒瑞医药的全年营收额。
卫材也同样如此。据野村证券研究显示,2019年日本本土以外收入占比达59.79%。其中北美、欧洲和中国占比分别为23.11%、18.54%、11.12%。旗下的多奈哌齐、雷贝拉挫,以及仓伐替尼都是重磅的单品药物。
而造成与海外巨大差距的,追本溯源,还是出在研发上。虽然国内一线药企研发费用已超过20%,但绝对值还差的多。
![](http://imgq8.q578.com/ef/0819/5b4b54bfa70d308a.jpg)
据中物联医药物流分会研究显示,2021年全球药企研发费用Top10中,排名第一的罗氏研发费用高达161亿美元,研发占比23%;排名第10的礼来,研发费用也有70亿美元,研发费用占比25%。
国际化趋势下,近期信达、和黄以及君实的出海受阻,又给众创新药企上了一堂课。
但趋势不可阻挡,当前已有成功案例。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成为首款出海药物,2021年美国市场销售额约7.5亿元,超过国内。传奇生物CAR-T产品海外获批也让行业信心重燃。
同时license-out交易额大幅增加也是一大亮点。2021年可以说是license-out爆发之年。仅百济神州授权给诺华在PD-1、TIGIT抗体的市场开发权益,就达到51亿美元。荣昌生物HER2-ADC也达到了26亿美元。
![](http://imgq8.q578.com/ef/0819/5dad54260811ef2e.jpg)
总体来看,我国创新药市场仍处于快速发展的蓝海市场,未来机会依然很多。创新药的最核心壁垒还需要从研发上找,建立如同华为的5G技术般,无法替代的企业护城河。
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沉淀,未来出现销售额跻身全球前十的药品及万亿市值公司也不再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