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中国现行税收制度的再分配功能有限,调节收入差距乏力。根据发达国家经验,中国应通过完善复合税制、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调整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强化再分配功能,弥合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作 者
贾康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苏京春
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英文版标题为 "Preventing wealth polarization"。点击文末链接可查看英文版。
近年来,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现象在中国日趋严重,已经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城镇居民中收入最高和最低10%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1985年为2.9倍,最近10多年间一度达到惊人的20倍之多。
另据世界银行的报告,2000年中国基尼系数越过0.4警戒线,2008年已高达0.491,后虽总体有所回落,但有时仍略有升高,2021年为0.474。
学界研究也发现,贫富分化加剧有可能趋势化地造成中国社会“两头过大,中间小”的凹陷型结构。鉴于此,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形成防抑收入分配不公的社会公信力,已成为中国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图片来源:中新社
西方国家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主要通过再分配环节来实现。但在中国,税收以间接税为主,再分配功能有限,调节乏力,甚至某些再分配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逆向调节问题,使居民收入差距难以有效缓解。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现行财政支出配置对居民收入再分配调节作用有限。财政社会性支出规模不够大,无法有效抑制居民收入差距。城乡之间的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均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显著。多年来,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比在2.5:1~3.1:1之间徘徊,如再加上公共设施与服务的供给差别因素,两者的差异将更大。政府预算支出中的民生支出偏低。
其次,政府间事权、财权配置不合理,不利于调节收入分配。1994年分税制改革初步划分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但省以下未做统一要求。本应由财政承担的公共服务责任,包括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过去主要由农民自己承担,近年来为了减轻农民负担,这部分支出责任回归财政,但主要由基层财政承担,从而使基层财政的支出责任与资金紧张状况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