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财新网披露:
按照监管层的计划,这2000亿基针对的项目,必须是宅地性质的商品住宅,且因资金周转困难,这些项目已售住房逾期难交付,或已实质停工;此外,这些项目已制定“一楼一策”实施方案,明确了交付时间;而且,专项借款注入后,这些项目能加速复工,能够确保实现竣工交付目的。
写得非常清楚,针对是已售却逾期难交付的项目。这让买了问题楼盘的业主,看到了希望之火。不得不感叹,国家才是真正的白武士,才是咱们老百姓利益真正的守护人。
换句话说,国家设置这个基金的目的,就是由国家政策性银行兜底,专门针对一些资不抵债的项目,伸出援助之手。
从功能性来看,国家设立的全国性地产纾困基金和地方设立的地方性房地产纾困基金形成了一种互补模式。
地方性房地产纾困基金:援助资产可以覆盖债务的,有利可图或者至少不会亏损的项目,避免问题项目进一步增加。
全国性房地产纾困基金:援助已预售,资不抵债的问题项目,解决存量问题项目问题。
03 | 建立长效机制才是治本之法
当然,无论是地方性房地产纾困基金,还是全国性房地产纾困基金,都是解决燃眉之急。
毕竟,无论是地方性基金还是全国性基金,钱都是来自人民,开发商犯的错,虽然表面上由地方城市和国家来兜底,但最终都是拿纳税人的钱来兜底。
我们需要建立一套长效机制,来避免解决了这轮风波之后,不会再出现下一轮风波,否则会继续循环往复下去。
那么该如何建立这套长效机制呢?本号以为,可以综合国际经验,在两方面着手:
第一,优化预售资金模式。
我们在预售过程中,一般都是业主将预售款直接打入开发商的账户,或者开发商在银行被监管的特定账户,而且立刻开始按期向银行还款。
但国外一般设有定金或预付款保护机制,如按工程进度支付首付款,而且支付款项一律打入监管账户,比如英国,购房者在支付首付款时按照工程进度分批支付,且支付的款项是打入监管账户。尾款则是在交房之后开始支付。
我们应该效仿,必须制定严格的预售资金监管制度,防止开发商挪用。另外,也要效仿国外,交房之后,才开始还贷款。而且,要建立严格的悔约和毁约机制,保障购房者的权益。
第二,扩大现房销售规模,逐渐缩小期房销售规模。
导致本轮楼市风波的主要源头,就是预售制。
房子没建好就开始卖,一网签就开始还贷款,即便项目出问题了也得继续还贷,这种机制明显不利于保护购房者的权益。
我们应该逐渐扩大现房下手,一手交钱一手交房,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风波问题。
制度完善强大如美国,其现房销售最高突破了60%,现在也有30%。而我们现房销售规模目下只有13%,期房占比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