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房企要区分,要实现优胜劣汰和兼并重组。对于那些转移资产、躺平烂尾不保交楼的不良企业,相信未来自有法律等着;对于那些被房地产长期低迷耗尽现金流仍竭尽全力维持经营保交楼的良心房企,应该实施积极救助措施,甚至由这些优质良心民营房钱配套AMC度过难关并重组行业。
过去部分房企给老百姓留下了纸醉金迷、为富不仁的不良印象,成为救助市场最大的道德风险和障碍,但是也要看到有一批房企还是诚信经营的良心企业,必须要进行区分,要实现优胜劣汰,要清晰地向社会传递稳楼市是为了稳就业稳民生。
房地产稳则经济稳,国民经济第一大支柱行业。从各方面形势来看,房地产到了出手的临界点,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前提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当前关键是三大任务:稳楼市、保交楼和房企重组,通过放松前期偏紧的调控政策支持刚需和改善型需求,通过压实地方主体责任建立房地产纾困基金并配套金融工具支持保交楼保稳定,通过支持优质房企尤其民营房企并配套AMC等进行行业内并购重组。相信经过长短结合的措施,加上以“城市群战略、人地挂钩、金融稳定、房地产税”为主的二次房改,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望实现软着陆。
恢复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和信心,比贷款展期等措施更为重要。从放松需求的角度,不要指望房地产市场会回到从前普涨的局面,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未来70%的低能级城市因为人口流出或停滞面临房地产过剩,对于20%-30%的人口流入都市圈城市群可以给予政策支持刚需和改善型需求。
比如,上海可以将远郊区购房资格从5年社保降低到2年社保,北京可以加大工作居住证发放数量,要给在北上广深工作的年轻人购买起点住宅机会,安居乐业。深圳情况比较特殊,地域小,房价过高,一定要防止短期再次大涨,可以考虑进行区域合并的方式,进行人口和产业的转移及均衡发展,在稳主城区房价的同时,实现整体区域市场销量的回升。
对于都市圈城市群周边的强三线城市,可以通过社保互认、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式放松限购,落实国家城市群发展战略。但是对于大量人口流出的低能级城市,严禁再出台过度刺激手段,既违反中央“房住不炒”精神,也将极大增加实体经济成本,要多从地区优势角度发展制造业和实体产业,进行土地财政转型。
四、新基建是稳增长最重要的抓手,是经济增长新引擎
新基建是兼顾短期稳增长和长期促创新的最重要抓手,支撑未来20年中国经济繁荣发展的新基建是新能源、数字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充电桩等领域,这关系到大国竞争的制高点、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应该在政策性银行贷款、政府专项债、减税降费等领域给予大力支持。
这个领域有助于提升中国经济的长期潜在增长率,是典型的供给创造需求,对这个领域的投资短期不必担心货币超发和产能过剩,这些行业未来空间巨大,应该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产前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势。
货币是中性的,用在非生产性领域将增加债务负担,用在生产性领域将能够通过未来的收益覆盖,所以当前货币政策最重要的不是总量,而是结构,大力支持新基建。
五、当下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没买房
迎接新能源革命。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售224.8万辆,增长一倍以上,今年预计600万辆,渗透率超过27%,去年是13.6%。在全球双碳和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相关的行业产业是未来经济最有希望的、最具爆发力的领域。全球新能源行业发展主要包含三大主线赛道领域:从电动化到智能化,从煤电到绿电+储能,从锂电池到氢能源电池。
一是新能源相关的消费者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智能驾驶等。新能源车应用蓬勃发展,快速渗透,未来从电动化到智能化,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即将来临。
二是新能源相关的清洁电力能源建设领域,包括电源工程、电网系统建设,未来将从煤电到“绿电+储能”。未来“绿电+储能”的模式才算真正的新能源,最终梦想,主要包括可再生发电和电力综合利用领域,比如风电、光伏等上游清洁能源替代,比如新能源友好并网的新一代电网、新型储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