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新能源相关的电池技术领域,从锂电池到氢能源电池,未来发展高资源自给率、成本可控、市场化商用进程可落地的多元化电池技术路线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新能源市场增量空间巨大、竞争格局未定,未来还将有一次大洗牌,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放眼长远,当下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没买房,未来能够革新能源命的,只有新能源自己。
六、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内外部问题的根本
对于如何应对逆全球化和霸权国家战略遏制,从长远看,发展是硬道理,当前我们最需要的一心一意谋发展。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从经济大国向科技、金融、军事等综合实力大国迈进,在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提高人均水平。越是关键时期越要和伟大的祖国站在一起,越要牢记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挑战是发展过程中必将也必然面对的,如果不是快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些就不会发生,所以也只有通过发展壮大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
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时日本国内舆论一片哗然、不服,有的认为是中国gdp数据造假所致。2021年中国经济规模超过日本的三倍,这种质疑声随之消失,日本安心做老三。中美问题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有一天中国经济总量是美国的三倍,引领全球经济增长、贸易、科技创新乃至改革开放,树立人类文明前进的新灯塔,于是今天看到的这些纷争自然就会消失,因为争论和摩擦只会在势均力敌时才会多发,在国际秩序的丛林法则下,争论止于实力。所以,我们要切记发展是硬道理,是首要任务。
历史上大国兴衰的世纪性规律,绝大部分最终是靠实力说话。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影响力越大的人越要理性、建设性,你的影响力是社会的信任,用来推动社会进步。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相信经过新一轮改革开放,经过一代代人卓绝的奋斗拼搏,中国定能重回世界之巅,拿回曾经属于自己的王座。
七、老龄化少子化加速到来,鼓励生育是大势所趋
2020年呼吁“是该放开三孩了”,全网5.6亿阅读,推动形成社会共识和公共政策。2021年呼吁“建立鼓励生育基金”,还处于争论阶段,但各个地方已经开始实施相关鼓励生育的措施。
人口负增长即将来临,优化生育政策刻不容缓。目前多省出生人口持续下降,2017-2021年河南、山东、河北等人口大省出生人口降幅超过40%,并且2021年已有11个省陷入人口自然负增长。
8月1日,国家卫健委党组在《求是》杂志刊登署名为“中共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的文章中指出:随着长期累积的人口负增长势能进一步释放,我国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十四五”期间将进入负增长阶段。目前我国促进生育的措施比起其他低生育率国家鼓励生育的力度还有一定差距。
二孩、三孩政策出来后生育率和新生儿不升反降;现在不要说放开生育,鼓励力度不够老百姓都不愿意生;2020年城市、镇、乡村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12、1.4、1.54,农村的生育率已经很低了,生育率不仅低于联合国黄金水平2.1,而且低于美国的1.9,法国的1.8,德国和英国的1.6-1.7;未来要担心的不是人口过快增长,而是过快下滑,2021年我国总和生育率降到1.15,全球倒数,只比韩国高,比日本的1.3都低,比欧美国家低50%以上。
需要反思的是,我们这么一个民族几千年来崇尚“家庭文化”“多子多福”“家和万事兴”,怎么短时间内变成了世界上生育率如此低的国家?为什么?
2016年放开二孩之前,有保守派人口权威反对放开,预测只要放开二孩新生儿年度峰值将达到4995万人,结果当年只有1786万,随后一路下滑,2021年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只生了1062万人,2022年将降至1000万人以内。
当前少子化的主因是:生育养育教育偏高,高房价、低社保水平、高生活成本;托育服务供给不足;主力育龄妇女以每年400-500万的速度在下降,因为中国的婴儿潮来自1962-1976年;不同程度的女性就业歧视;女性经济独立,受教育程度提高,生育的机会成本上升。而这些,有的无法改变,有的通过改革可以提高生育率和幸福指数,法国、美国等都有很好的经验。(参考《中国生育报告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