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工业大市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宁波市在科创板及北交所上市的企业以制造业为绝对核心,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以科创板企业为目标进行对标发展;天津、青岛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多集中在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领域。
天眼查发布的《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2022年上半年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综合来看,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合计营收复合增长率25%,比北交所上市企业的合计营收复合增长率(21.2%)高3.8个百分点;合计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21%比北交所上市企业的合计净利润复合增长率(19%)高2个百分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营收规模、净利润、近三年研发投入强度的各项指标上均领先于北交所整体水平,在北交所上市企业中起到了领头羊作用。


专精特新的扶持竞赛
过去一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从财税、信贷、融资、支持产业链升级、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东莞将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优先纳入中小微企业“白名单”,贷款额度提升至3000万元。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专属金融服务,五年内面向专精特新企业推出总授信额度不少于1000亿元的专属金融产品。
为培育更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青岛实施育苗倍增行动,实施百家龙头和骨干企业倍增计划,壮大百亿级、千亿级企业阵容,以期每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以上。
随着天津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雏鹰企业连年增长,成为专精特新企业蓄水池。2021年,天津市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达133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也在2021年增至436家。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对于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解决“卡脖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众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持续深耕专业领域,提升创新能力,描绘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画卷。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2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