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朱万平 可杨 每经编辑:董兴生
二季度销售淡季,叠加上半年多地疫情反复影响,2022上半场,白酒企业难言轻松。
不过,从上半年成绩单来看,白酒行业韧性仍存。19家上市公司中,有18家保持盈利,前五强均实现超百亿的营收。具体来看,高端化进程依旧是白酒企业在激烈竞争之下的“胜负手”。而被称为“民酒之王”的顺鑫农业(SZ000860,股价20.37元,市值151.1亿元),在上半年成为19家白酒上市企业中唯一一家营收下滑的公司。
对于未来依旧可能存在的因疫情因素造成的消费场景缺失问题,9月14日,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王新国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建议:“加大品牌宣传,沉住气,不要给市场太大压力。相对保持价格稳定,不能老想涨价,这都不行,都不好。”
上半年酒企成绩单彰显韧性
走过多地遭受疫情影响的上半年,白酒行业交出了充满韧性的半年度成绩单。
总体来看,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酿酒总产量375.09万千升,同比增长0.42%;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3436.57亿元,同比增长16.51%;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366.70亿元,同比增长34.64%。
具体业绩层面,Wind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19家白酒上市企业合计实现营收1832.48亿元,净利润共计722.87亿元。
19家白酒上市公司中,有15家酒企在上半年保持着双位数以上的营收增速;有18家酒企保持盈利,仅有金种子酒(SH600199,股价23.41元,市值154亿元)出现亏损。对于亏损原因,金种子酒表示,一方面由于公司白酒产品结构处于调整期,次高端产品销售占比较低,综合销售毛利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上半年国内疫情防控等原因,导致销量下降所致。
上半年,贵州茅台(SH600519,股价1859元,市值23352.72亿元)、五粮液(SZ000858,股价161.08元,市值6252.49亿元)、洋河股份(SZ002304,股价145.02元,市值2185.43亿元)、泸州老窖(SZ000568,股价218元,市值3208.12亿元)以及山西汾酒(SH600809,股价289.5元,市值3532.11亿元)作为头部五强酒企,均实现百亿以上营收。19家公司中,五强酒企共贡献了近八成的总营收,净利润占比接近90%。
具体到白酒行业销售平淡期的第二季度,Wind数据显示,除古井贡酒(SZ000596,股价256.6元,市值1190.19亿元)与老白干酒(SH600559,股价23.38元,市值213.87亿元)外的17家酒企,第二季度营收增速均较一季度增速下滑。
不过,国信证券研报显示,整体来看,二季度白酒板块营收和归母净利增速分别为10.6%和12.9%。从全年节奏看,二季度是白酒需求的低点,全年或呈现“前低后高”趋势。
此外,上半年,多家酒企在直播、电商渠道发力。山西汾酒半年报中提到,2022年“618”购物节期间,京东汾酒官方旗舰店累计销售保持白酒品牌旗舰店第一,天猫汾酒官方旗舰店累计销售排名行业前三;伊力特(SH600197,股价23.5元,市值110.91亿元)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其电商公司重点部署线上年货节、“6•18”活动,在重要资源位、促销活动、直播带货等方面加大投入,实现销售收入0.63亿元,同比增长19.86%。
王新国认为,疫情之下,电商虽然也是一条路,“但是它永远也比不了线下。它只能是销售的一种新方式,新的渠道,但是代替不了线下”。
对于上半年白酒行业的成绩单,招商基金量化投资部副总监、招商中证白酒基金经理侯昊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上半年取得的业绩,对大部分酒企来说都是不错的成绩单,在这个成绩单中有一些非常亮眼的公司。“它可能通过一些渠道的变化或者价格体系的重新梳理,或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对区域市场机会的把握,取得了这个成绩,其中有一些值得肯定的亮点。”
行业马太效应持续强化
对于白酒行业的业绩表现,王新国观察总结为:高端的少数卖得好,中低端或这两年新兴起的白酒品牌都面临销售压力。
从业绩层面看,白酒行业的马太效应愈加明显。上半年,贵州茅台和五粮液两家头部企业营收共计988.39亿元,另外17家酒企共实现营业收入841.89亿元。
同时,头部酒企的高端线产品在上半年增长亮眼。以五粮液为例,今年上半年,包括主力产品“普五”在内的高端产品带来收入319.73亿元,同比增长17.82%。但另一方面,包括五粮春等低价位产品在内的其他酒产品收入同比下降6.10%至65.40亿元。上半年,洋河股份、泸州老窖的中高档白酒营收分别为162亿元、104亿元,分别占公司酒类营收的比重高达88%和90%;山西汾酒的中高端产品青花系列在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61亿元,同比增长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