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政策福利没享受到半年,吕文从北京病友群内得知,这款药将要退出中国。
在北京卫健委向国家卫健委药政司提交的“关于协调该药供应的请示”的文件中提到,“科望”属于罕见病药品,可以减少脑部持续受损风险,提升患儿生活质量,需终身服用。
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每年约有30余个患儿常年应用此药。国内目前无替代药品销售,且无BH4类似替代药品,如“科望”不再供应中国市场,这部分罕见病患儿将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
《财经》记者向北京卫健委求证,得知该文件属实。
“铤而走险”用仿制药
很多罕见病患者,都选择用仿制药,既可缓解病情又能省钱,而且在没有原研药时也能及时顶上,这也是印度“药神”的由来。
一位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就曾仔细地算了一笔账。2022年8月8日,国产仿制药特立氟胺上市,30粒一盒,药价是6896元。该药可治疗多发性硬化症。而赛诺菲生产的原研药,为一盒28粒7896元,比国产一盒贵1000元。
这款仿制药自费的部分,约为原研药的65%。上述病友说,“我这个年龄,上有老下有小,房贷每个月还要还1.5万元。国产药一年省两万多元,孩子补习的钱就有了。”
但高苯丙氨酸血症患者,没这么幸运,目前中国市场尚无“科望”仿制药上市。
在广东潮州生活的张如婷,孩子是高苯丙氨酸血症患者人数中仅占2%的反应型患者,可以主动选择药物治疗或饮食控制治疗。90%的病友会选择饮食控制,费用也相对低一些,但张如婷“担心小孩去学校吃饭都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患上心理疾病”,于是咬咬牙,选择了药物治疗。除了进口盐酸沙丙蝶呤片,她还需要给孩子服用无苯丙氨基酸粉和无苯丙氨酸复合氨基酸粉。
北京医保可报销“科望”比例为60%,在广州是全自费,而且药价还比北京贵,北京一瓶7480元,到了广州一瓶贵出1000多元,达8815元。
如果给孩子吃药控制病情,张如婷算了一笔账:孩子今年6周岁,22公斤,无苯丙氨酸粉一个月大概需要八罐,每罐258元;“科望”每天需要40毫克,算下来每月费用大概是5500元。这两种药物都需随着孩子体重的增大而增加用量,花费的费用会越来越高。
张如婷和丈夫在潮州打工,一个月收入1万元,孩子的药费要用掉一半,他们负担不起。于是,她将目光转向一家中国台湾公司出售的仿制药,价格相对便宜。
仿制药一盒100粒,每粒10毫克,近一年来每盒费用在890元—950元间波动,孩子每月需吃120粒,花费在1100元左右,价格仅为“科望”的三分之一。张如婷告诉《财经》记者,目前虽然还能买到,但是由于该仿制药需要冷冻保存,来回时间、天气原因等都会影响药效。
更重要的是,BH4在中国台湾有药品许可证,是合规的,但在中国大陆还没有,因此并不合规。患者要买仿制药,得冒着重重风险,比如买到假药。
从中国台湾购买仿制药的患者,需要将价格折合美元汇率才能转账购买,药品价格也随汇率的波动而起伏。张如婷现在想购买中国台湾仿制药,需要在银行个人对公账户转账,“比较麻烦,银行的人也很不乐意帮我们做这个事儿,因为本身好像也不是很合规矩”,但这对他们来说是“救命药”,只能铤而走险。
疫情影响下,药物也经常在海关被扣,没有保障。这也是来自北京的吕文宁愿四处奔走,也不愿给孩子吃仿制药的原因。
张如婷还担心仿制药的药效稳定性和副作用的。她说,不是不想让孩子吃“科望”,而是没有政策补贴吃不起,才会选择中国台湾仿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