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局工作人员称,但凡进行经济活动,要找准承担责任的法人主体,有些贷款中介会混淆视听,不给贷款者看公司的证照,这就需要贷款者自行去公开平台查询公司的准确名称、业务范围等,看是否有贷款资质。
这类短信的存在,也给被冒用的银行带来了管理难度。在记者向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客服热线询问相关短信真伪的过程中,三家银行客服人员均反复强调,面对此类短信,用户需提高警惕,谨防诈骗。
银保监工作人员也提醒,广大市民不要轻易通过网络平台借贷、不要间接地做贷款申请,网页上出现的贷款相关弹窗广告也不要随意点击。有贷款需求,应主动对接商业银行、农信社等正规渠道。对于超出双方贷款合同外的转款要求,例如以“走流水”为由要求向某账户打款,可能是在骗取资金,一定不要按对方的要求进行操作,“可以保留聊天记录或电话录音作为证据,向公安机关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