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朵财经原创
背靠伊利,仍不好乘凉。
去年10月,伊利宣布了对澳优乳业已发行股份进行收购并认购新股,并因此触发了香港联交所收购守则下的全面要约。
到今年3月这笔交易完成,伊利总计以108亿港币的代价将澳优的59.17%股权收入囊中。
根据欧睿数据,2021年伊利和澳优合计占国内婴配粉市场份额的12%,排名第二,仅次于飞鹤(21%)。
华泰证券预计,双方可通过此次收购优化产品组合,进而产生协同效应,加强在分销渠道扩张维护及获客方面的合作。
怎奈画风一转,伊利与澳优的故事却并未讲好。
库存压力倍增
一份财报,尽情揭示了伊利入驻后,澳优变脸有多快。
8月29日,澳优发布202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实现营业收入36.30亿元,同比减少15.10%;归母净利润2.22亿元,同比减少62.93%。
与过去几年的中报业绩相比,这是澳优乳业首次出现营收利润双双下滑的情形。从营收数据来看,彼时澳优的营收甚至低于2020年的水平;净利润则更甚,退缩至2017年的水平。

具体而言,上半年澳优牛奶粉(中国)的销售额为12.79亿元,同比减少37.6%;羊奶粉(中国)品牌的销售额为15.83亿元,同比减少1.5%。
澳优在财报中透露,公司自2021年底起积极主动对海普诺凯1897(自家牛奶粉核心品牌)进行一系列销售政策的调整,为客户提供更新鲜更优质的产品,同时减少各大分销商及渠道合作伙伴的库存及资金压力,对分销渠道之整体库存水平实行更严格控制。
回顾过往,公司于2020年下半年对自有品牌配方羊奶粉佳贝艾特同样实施过类似短期且一次性的主动调整。公司表示,调整过后的羊奶粉业务单元无论在渠道管理还是品牌力方面均更加坚韧及扎实。
然而需要警惕的是,今年上半年澳优的存货周转天数为211天,这或意味着澳优现在的库存需要7个月后才能清空,这几乎处于近年来的最高水平。
对于奶粉行业而言,消费者购买时往往会十分注重生产日期的新鲜度,澳优过长的存货周转天数,再对比飞鹤这一数据仅为93.66天,可见澳优存货上的压力。截至2022年6月底,澳优的存货金额为22.72亿元,占公司总资产比例为24.23%。
从增量市场转入存量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