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重视。为了满足新时期居民对于养老生活保障、财产规划等方面的需求,金融工具无疑是最有力的扶持手段,养老金融也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我国现有养老金融体系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以及养老产业金融,从养老保险、财产规划和养老生活三方面确保金融工具对养老产业的支持。

一、养老金金融
养老金金融通过金融干预来管理积累型养老金,实现保值增值,主要包括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职业养老金制度和个人养老金制度。
(一)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统一政策规定且强制实施的为保障广大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需要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第一支柱”。它包括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养老提供了可靠保证。
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有两大特点:一是覆盖范围广,参保人数不断增加。2010年,我国共有约3.6亿人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经过11年的发展,我国2021年已有10.3亿人进入该体系,增长了2.86倍。二是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及累计结余规模大。随着覆盖全民的社保制度不断发展、参保人数成倍增长,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支出和累计结余均有较大的增长。
自2009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和2011年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以来,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收入、支出、累计结余分别从2011年的1.8万亿元、1.3万亿元、2.1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6.6万亿元、6.0万亿元、6.4万亿元。
(二)职业养老金制度
为了缓解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压力,我国鼓励企业根据自身能力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即养老第二支柱),来建设我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目前我国职业养老金制度包括了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分别对应了民营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员两套工作系统,极大程度上补充了我国养老体系的结构。其中我国职业年金由于采取强制参与形式,发展较为稳定快速;而企业年金由于选取自愿参与的方式,其发展有待进一步探索。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虽有进步但也有许多不足。首先,我国企业年金参保企业和参保人数增长速度相对缓慢。2010年至2021年间,我国企业年金的参保企业数由3.71万增长至11.75万,参保人数由1335万增长至2875万。期间,2014-2015年是企业年金发展低增长时期,我国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企业数量、参保人数的增速开始明显下滑,直至2019年左右才开始有所回升。
其次,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区域不平衡,发展结构不平衡。从发展区域分布来看,我国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数量和参保人数高于中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省市;从发展结构来看,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多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例如电信、铁路、石化、电力等行业的企业,相比之下中小型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非常少。第三,我国企业年金投资范围不断扩大,投资收益不稳定且效果有限。2021年,全国企业年金投资组合中有7.37%的组合能够取得8%以上收益,也有近20%的组合业绩分布在6%—8%范畴,超过50%以上的组合业绩区间在4%—6%之间,也有2%左右的企业年金去年全年没有取得正收益,对比发达国家水平而言,我国企业年金投资收益状况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