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9月20日电 (魏薇 实习生 郭西子)干了3年保险代理人的王强(化名),在2020年初选择离职,这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个特别难下的决定。“疫情来了,不能外出拜访客户,单子越来越难谈。”王强告诉中新经纬,如今他成为了一名网约车司机,每月赚1万元左右,虽然一天跑12个小时很辛苦,但胜在稳定。
王强仅仅是保险代理人离职的一个缩影。银保监会9月19日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全国保险公司在保险中介监管信息系统执业登记的销售人员(下称保险营销员)为570.7万人。从销售人员合同类型看,代理制销售人员521.7万人。而2019年底,全国保险公司共有销售人员973万人,其中代理制销售人员912万人。也就是说,两年半时间里,保险销售人员少了402.3万人。
代理人渠道清除虚假人力(下称清虚)的动作还在持续,这种状态也令业界担忧。正如新华保险副总裁于志刚在业绩发布会上提到“寿险行业的灵魂拷问”:到底行业转型还要持续多久?
人海战术下的行业内卷
2013年,家住深圳的张思琪(化名)在亲戚介绍下来到了一家保险公司,一干就是9年。回忆起自己刚进入保险行业时,她仍然为自己的业绩感到自豪。“我入司高峰排名是全市第七,营业区第一,公司还奖励我去意大利旅游。”张思琪对中新经纬表示。
“前几年,我都不太需要主动拓展客户,老客户会主动给我转介绍客户。在入司后几年,我的业绩基本上保持在营业区前十。”正因为业绩好,在没有做增员的情况下,张思琪的平均年收入也能达到四五十万。
而张思琪进入行业不久,就见证了保险业的大力扩招。2015年8月,保险营销员资格考试取消,使保险成为一个几乎0门槛的职业,各保险公司高举“人海战术”,保险营销员人数也迎来井喷。
数据显示,2014年底,保险营销员为325万人,到了2015年底攀升至471万人,2019年达到了顶峰973万人,与5年前相比翻了近2倍。
为了“拉人头”增员,有的支公司甚至打着招聘内勤的幌子招代理人。曾有离职代理人向中新经纬透露,其大学毕业时收到保险公司发来的面试邀请,以为是做内勤工作便参加了面试,不料进入公司后就成了销售,还被主管哄骗买了很多“自保件”,第二年才发现主管之前画的“大饼”根本无法兑现。
“拉人头”曾让保险公司业绩尝到甜头,新进来的代理人往往能完成几单“自保件”“关系单”,但当挖掘不出来新客户后就会自动流失。
“人海战术”的负面效应也逐渐显现,招聘代理人的素质参差不齐。“以前这个行业真是什么人都能进来,我的一个同事以前在国企,个人综合能力和素质也很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被招进去时(公司)说得可好了,但是当他真的进入公司以后才发现,有很多人每天穿着拖鞋来开早会,开完会就去打麻将了。这让她对自己从事的行业感到怀疑。”从保险公司跳槽到保险经纪公司的付宇宁(化名)对中新经纬表示。
张思琪有着同样的感受,她称之为“劣币驱逐良币”。“光靠拉人头进来的这些业务员没有好好进行培训,肯定会走歪。”张思琪介绍,公司对新代理人会给底薪,但需要他完成一单,代理人首年佣金可以达到30%-40%,比如开一单1万元的单子,有的新业务员就会把3000元佣金返给客户,只为了赚底薪。但是老业务员没有业绩津贴,必须靠佣金生活,就竞争不过新人。
“退佣行为是不合法的,但就是有人就这么干。这种新业务员可能开两三单、拿几个月底薪就走了,但是对老业务员业绩影响很大。”张思琪说。
主动选择离开
2021年8月,张思琪选择了离职。谈到原因时,她表示,一是为了照顾家庭;二是受疫情影响,她的客户中有一部分是做生意的,有些无法正常缴纳保费,甚至要退保,相比过去开单也更艰难,这些都对她造成很大压力;三是进入保险公司近10年,作为一名老员工,她时常感觉没有归属感。
“代理人是没有五险一金的,而且公司还会考核业绩。比如一个季度要开四单才能完成基本考核,以前正常来说和客户深入聊,5个人里起码可以成交1、2单,现在谈10个客户都很难成交一单。”张思琪说。
不仅业绩难拿,增员更难。张思琪介绍,由于疫情影响,新人开单艰难。“以前保险公司的代理人离职多、进来新人也多,但现在比如100人的大部门,一个月可能离职8个、10个,但进来一两个人都很难,想从事保险行业的人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