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何时触底回升?
保险代理人的“瘦身”代表着保险公司开始放弃人海战术,尝试进行由“多”到“精”的转型。对于这一点,各家保险公司也有着相当的决心。
“我们不是和市场争夺外卖小哥,外卖小哥不是我们的招募对象。”蔡强说,“我们制定了一个目标,就是希望用5年能够把核心人力的平均收入达到社会平均工资的3倍。如果能成功达到这个目标,就代表我们真正能吸引市场上的优质人才。”
中国人寿拟任总裁赵鹏表示,下半年要加强销售队伍建设,坚持提质稳量的原则,持续巩固现有的销售队伍,积极探索新的销售队伍。
中国人保副总裁肖建友指出,将通过不断优化调整个险基本法,按照高素质、高产能、高品质的“三高”要求,打造职业化、专业化的精英队伍,积极探索新的个险队伍建设模式,重点推动“万名高端销售精英培养计划”和“服务营销新军”两支队伍建设,紧跟市场中高端化的大趋势。
新华保险总裁助理王练文表示,无论从客户的角度看公司的服务、看队伍的服务,还是从公司发展的角度,必须要靠精英代理人队伍,或者高品质的队伍来支撑、来提供。
尽管保险公司的人力在流失,但也看到一些指标有好转迹象——部分保险公司的代理人月均产能、代理人的月均收入在增长。王练文形容道:“品质好的东西才可以持续,五星级饭店的质量就比二星级饭店要好。高品质的队伍带来的业务产能,就是要比‘打酱油’的销售队伍要好,这是行业的共识,只有品质提高才可以持续。”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平安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6.9%,代理人人均月收入7957元,同比增长35.1%,其中寿险收入同比增长28.6%。上半年,太保寿险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保险业务收入达32331元,同比增长23.5%;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佣金收入4630元,同比增长10.8%。新华保险上半年个险代理人月均人均综合产能3840元,同比增长23.7%。
面对“到底行业转型还要持续多久”这个灵魂拷问,中国人寿副总裁詹忠认为,从目前来看,行业代理人规模还处于下行通道,但是下滑的速度实际上在放缓,并有逐渐企稳的迹象。
于志刚则认为,寿险行业的恢复和转型至少还需要2年时间。“今年产品方面基本上已经见底,从单产品为主,转向产品多元化,接下来伴随产品的转向而进行的队伍重塑,同时,作业模式转向不同市场的客户偏好,应对不同阶层客户的营销策略。从国外经验来看,每一波调整周期基本上是5年到7年,如今,从疫情来看已走过3年,那么至少还需要2年。”(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魏薇:vivi1257@163.com)(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罗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