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数以万计的企业主也争先恐后地加入进来。
企查查数据称,在2020年疫情到来后,国内经营业务范围含有“情趣用品”的公司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2020年的新注册公司数同比增长322%,达到3.1万家。这两年,每年情趣用品相关的公司注册数量均达到11万家以上。
赛道逐渐显得拥挤、喧嚣,本质上是两性观念、消费需求不断驱动的结果。
首先,虽然在中国,人们很少公开谈论性话题,但即便如此,“谈性色变”的时代已经远去,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社会群体的两性观念“相对比较开放”。
观念逐渐开放的同时,对情趣用品的态度也在重塑。中研普华调研数据显示,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受访者中,只有10%以下的受访者对成人用品有排斥心理,这无疑是情趣产业发展的“利好信号”。
其次,用情趣用品来增加愉悦和新鲜感,并不局限于单身人群,而是全方位释放。网易旗下情趣用品品牌“网易春风”发布的《中国8090后性福报告》显示,在购买情趣用品的人群中,有固定伴侣的用户购买占比接近50%,他们由情侣和家庭用户组成,单身男女的购买比例达到32.8%。
![](http://imgq8.q578.com/ef/0921/04fb4e5cdcc4b9a4.jpg)
图源网易春风
消费需求的释放,市场规模的攀升,各路资本的加码,怎么看情趣用品都是一门“隐秘的好生意”,然而竞逐其中的品牌和企业想赚钱,却比一般人想象的要难得多。
金主撒钱易,企业赚钱难
对于情趣用品这门生意,资本有一个长期观望的过程,直到2014年前后才真正引爆。
IT桔子梳理的行业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情趣用品行业风险投资事件达13起,相当于2011~2013年三年间同一领域投资事件的总和;2015年,这一数量增长到24起,次年也有15起之多。
在风险投资金额方面,2014年达到3.3亿元,2015年为3亿元,2016年为1亿元,整体走向与风险投资事件类似,都是呈抛物线上升、下落态势。
前面说到国内情趣用品投资的“狂热一族”娱乐工场,正是在2014~2016年跟着行业“抛物线”的节奏撒钱,而娱乐工场对情趣用品赛道的加码,也从侧面反映出情趣用品赛道当时的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