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保险代理人持续下滑的拐点何时到来,朱俊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保险代理人的下滑速度会有所减缓,但整体下滑趋势还将延续,因为过去行业人力存量较大,调整存量可能还需要两三年时间,最后行业能剩下多少代理人,还需要市场去检验。未来能继续留在这个行业里的,都是营销能力强,能够在行业中长期做下去的代理人,而越是能长期留存的代理人,越是能为客户提供长期服务,那么,陪伴客户成长的长期主义理念也将得到实施。
优增计划将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实际上,高脱落率以及高增员率过去一直是个险发展的重要特征,如今整个保险行业都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保险公司的增员门槛陡然提高,代理人不断减少也是情理之中。
而对于如何消除人力下滑的负面影响,朱俊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需要保险公司、保险营销员以及监管部门多方面合力解决。首先,保险公司要改变原有的“人海战术”模式,通过机制设计、系统培训等方式推动保险营销员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其次,保险营销员需要不断提升专业素质。随着消费者保险意识的增强和专业度的提升,加上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保险营销员必须拿出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人,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
“监管部门在推进保险营销员佣金制度改革时,应把握好时机和力度,避免加剧当前保险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例如,如果在当前改革佣金制度,降低首佣比例、拉长佣金发放周期,可能会导致保险营销员的短期收入更低,进一步加大保险业吸引优秀人才的难度,令保险业的发展更加困难。”朱俊生说道。
目前,保险公司都将招募人群聚焦在高学历、高素质人群身上,以促进单个代理人销售的保单金额提升、价值率提升,起到带动业绩再次增长目的。例如,平安人寿的“优+人才”招募计划,新华保险的“优计划”,泰康保险的HWP计划,太平人寿的“山海计划”、太保寿险的“长航行动”等,无一不强调高素质、高学历、高价值等标准。
朱俊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优增计划的效果比较显著,尤其是在增量层面上。因为存量一时难以改变,增量的新营销员会带来一些新鲜的血液,他们的起点更高,而原来工作中所积累的人脉也让他们有一定的资源保障,能够支撑他们在行业里留存下来。另外,各家公司在这个基础上,利用科技赋能去提升代理人的专业化、职业化,这些改革跟优增计划相配套,也能发挥更好的效果。”
李文中亦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保险公司的优增计划是保险公司改革转型,代理人队伍清虚的必然要求,通过优化人才选择,加强人才培育和改进收入分配,激励和吸引更多的优秀销售人才加入公司从事保险销售,才能不断提高销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营销效率,为公司带来更多价值的业务,改善行业形象,促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从中介部披露的销售人员学历情况看,高中学历人员262.5万人、占比46.0%,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225.8万人、占比39.6%,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82.4万人、占比14.4%。需要指出的是,大专以上学历占比有所提升,2021年这一比例为38.5%。
学历提升的同时,代理人产能也有所提升,根据上市险企半年报数据,平安寿险代理人渠道,人均新业务价值为31958元,同比增长26.9%;太保寿险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保险业务收入32331元,同比增长23.5%。与此同时,中国MDRT(百万圆桌)会员数量也显著增长,从2020年的9848人,增长至2021年的13200人,增加约3352人。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在本次披露人力方面数据外,中介部还披露了登记质量等问题。其中,富德财险、珠峰财险因登记质量问题被点名。
通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全国保险公司销售人员在中介系统的执业登记数据与报送保险统计信息系统的同口径数据差异率为0.77%,两个系统间数据差异率继续稳定保持在较低水平。
其中,162家保险公司的系统间数据差异率低于2%,14家保险公司的系统间差异率介于2%-5%之间,8家保险公司的系统间数据差异率高于5%,其中富德财产数据差异率为13.9%,较上一统计期有明显反弹。
在数据完备性情况方面,截至2022年6月30日,全国保险公司销售人员中执业登记基础信息要素缺失者占比1.42%,较上一期下降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