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时的电视产业也在押注等离子屏幕、背投电视、超薄CRT屏幕等等,希望在这中间找一个突破口,尤其是等离子电视和超薄CRT,一个被认为比LCD更有前景的屏幕技术,一个被认为可以延缓CRT屏幕生命线的技术。
我们先说下超薄CRT屏幕。
中国在引进CRT的时候,其实做过大量的调查,CRT在市场占有率、图像和成本上拥有绝对的优势,加上它是中国彩电的生命线,所以是绝对不能轻易放弃的,而且CRT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可以像LCD那样,往更薄的方向发展。
其中超薄CRT技术就是如此,它在传统技术上进行升级,可以把CRT电视厚度缩短一倍,在当时也仅比平板电视厚了一点点,以三星的30英寸CRT电视为例,他们可以将厚度做到16英寸(40厘米),而中国TCL等企业更厉害,可以缩短到30厘米左右。
在这种对比下,整个世界的彩电企业都评估CRT电视至少还有十年的辉煌,所以不仅有欧美还在发展CRT生产线,日韩也没有一下子放弃CRT产业链。
我们太想要自己造出屏幕了,而且CRT看起来确实还不错,这才是我们重金购买CRT生产线的主要原因。如果CRT在当时真的是一点前景都没有,我们也不会把外汇就这样当流水花掉。
除此之外,我们也在积极发展等离子电视。
等离子面板是在两块玻璃间加入混合气体,然后加压,利用荧光粉发光成像,它就像现在的OLED屏幕,都是主动发光,色彩可以达到数亿级。
而LCD屏幕本身是不能发光的,它是由背光灯发出的光,照射到偏振片、彩色滤光片等组件上,然后用明暗来显示图像,色彩级别只有千万级,两者不在一个量级上,等离子电视不论在颜色的细腻程度,还是动态对比,延迟性等方面都比LCD屏幕要好。
因此,等离子在当时被很多人无限看好,当时,我们的企业也押注了等离子屏幕。
其中安徽鑫昊公司引进等离子生产线,花了20亿人民币,长虹也投入60亿巨资,兴建国内第一条等离子屏生产线,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稍微小点的生产线,可以说这个投入是相当巨大的。
然而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中国屏幕产业连续两次押错路线,让我们在LCD产业上一蹶不振,但是这也不能全怪我们的企业,因为做出错误误判的,不只是我们,欧美日韩几乎都踩过坑。
尤其是欧美企业比中国还要惨,LCD屏幕技术最早就是欧美科学家发明的,并且他们还注册了专利,然后才传入日韩,但是由于技术误判,他们并没有重视这项技术,然后才被日韩拿下。
而且日韩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踩过的坑不比我们少,比如说等离子屏幕。
当时等离子技术上是以日本松下、先锋、日立等少数几家为主,他们掌握了大量的电路设计、图像处理芯片等技术和专利,其他厂家很难直接突围。
但是松下等日企却犯了一个毛病,再好的技术只有做大规模,价格才能不断降低,技术才会不断升级,他们不愿意向其他厂家分享,而是自己一边大搞垄断,拒绝开放技术,另一边花费大量的资金自己搞扩产,企图独占红利。
然而这样的战略,导致整个等离子行业的资本投入不够,产能和技术一直无法升级,而价格反而居高不下,下游的电视厂家和消费者只能忍痛放弃。
反观LCD阵营,它的门槛没有那么高,很多企业都可以发展,大家一起进行技术突破。
比如早期时,日本夏普将它应用在手表上面,造出了LCD手表,1982年,爱普生则造出了第一台液晶电视, 1984 年,他们又推出了第一款可商用的TFT LCD 显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