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对汉字的情结,或许源自他早期的一次出国经历。当时,他到国外出差,对方海关执意要看他的返程机票,生怕他赖在国外。
这让他感觉受到了侮辱,事后,他撂下了一句狠话:“让我留下我都不愿意。”
但即便固执如此,该妥协的时候,王传福却丝毫不含糊。
2016年,王传福从大众挖来沃尔夫冈·艾格,担任比亚迪全球设计总监,并在深圳打造了一座先进的全球设计中心——黑水晶。
![](http://imgq8.q578.com/ef/0923/80283cb3d9ba4588.jpg)
艾格的加盟,为比亚迪带来了全然不同的新设计语言。
从宋MAX开始,比亚迪汉、海豹……被人吐槽了很多年的比亚迪,突然脱胎换骨,发布了一系列令人尖叫的产品。
从技术到品牌,当比亚迪补上设计这块最后的短板时,它的爆发也就水到渠成了。
【王传福=爱迪生+韦尔奇?】
技术创新,讲究的是节奏。
任正非曾说过:领先半步是先进,领先三步成先烈。科技史上,因为布局太超前,死在半路上的企业不计其数。
比亚迪在电动车赛道上的布局,几乎领先了一个时代,却最终活了下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既懂坚持又懂妥协的生存哲学。
而这套哲学的精神之源,正是王传福。
这个喜欢标榜自己“搞自然科学出身”的企业掌门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更像是一个技术控。
他喜欢读书,办公室的书架上,堆满了技术类的书籍。
他的生活很单调,每天工作12个小时,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工厂、实验室,和工人们一起抓研发进度。
王传福很享受这种身份,不管什么场合、见任何领导,都喜欢穿工服戴工牌。
![](http://imgq8.q578.com/ef/0923/c8bc4715239ca164.jpg)
对技术的痴狂,让王传福对自己的眼光和能力非常自信,有时甚至表现为是自负。
他曾经说过:“我不相信我们中国人造不出最好的汽车。”
他更蔑视西方的技术壁垒,在他看来,这就是对手给后来者营造的一种产业恐吓,让其知难而退。
当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断言,大陆就是以举国之力,也很难造出顶级芯片时,他回怼道:芯片又不是神造的,而是人造出来的!
这样的自信,也让王传福在比亚迪内部,说一不二。
当年决定进军汽车产业时,有记者曾问他,这是你个人的决定,还是集体讨论的结果?王传福答道:
“我的意见就是公司管理层的意见。”
自信的人,通常都很固执、不懂得妥协。但如果你据此认为,王传福也是这样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
事实上,自信并没有让王传福变得死板。只不过,他的妥协里总带着几分技术控的执拗。
据彭博社报道,王传福早年曾去香港见投资人。
路上,这位董事长被下属建议,捯饬一下自己的外表。而他的解决方案是:花几美元,从路边小贩那里买了一件新衬衫。
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曾经这样形容王传福:
“这家伙简直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混合体。他既能像爱迪生那样解决技术问题,又能像韦尔奇那样把要做的事情搞定。”
很多人光注意到前一点,却忽视了后一点。
对企业家来讲,光有梦想还不够,还要能把事情搞定。为此,他必须知道哪些自己能做,哪些要求助于现实。
没有这种妥协,比亚迪不可能熬过漫长的产业等待期。
2008年,王传福曾吹过一个牛:比亚迪2025年要做到全球第一。因为这个牛,王传福被嘲笑了很多年。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早在2003年,在“忽悠”技术专家廉玉波加盟比亚迪时,王传福就给他讲过这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