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赤诚的爱国者,我不讳言自己是一个经济民族主义者。我坚定支持中国民族产业和民族企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可以说,中国经济已经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止是经济总量,经济发展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典型表现就是中国在很多重要产业领域都实现了对传统强国的超越。
家电产业被我们拿下了,欧美日家电企业已经日薄西山;造船产业被我们拿下了,日韩造船业压力山大;通讯设备及终端被我们拿下了,华为中兴把一众欧美老牌企业斩落马下....


说回到汽车行业,这是一个很有说头的话题。汽车行业很庞大, 上下游产业链非常长,是国民经济的核心支柱产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据估计,全球汽车产业规模高达3-5万亿美元左右!试问还有哪个产业有如此大的规模?

汽车行业是一个百年产业,起源于欧美。中国汽车产业起步晚,底子薄,长期以来中国汽车产业都是弱势产业,自主品牌相比欧美日韩汽车品牌竞争力不足,卖不上量,更卖不上价。


这是一份1996年的汽车价格表,你看了什么感受?一个字,贵!二十多年前,大部分工薪族月薪只有几百块钱,而一款1.5L的本田思域就要285000,一款丰田佳美(现凯美瑞)就要卖39500,现代索纳塔要320000,看看这些外资品牌卖的有多贵!没办法,国产不争气啊,产品差,消费者不认,卖不上价。
但现在不一样了,国产汽车已经不知不觉崛起了,你感受到了吗?尤其是进入2022年以来,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创造了新的纪录。
2022年1-8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24.5%,市场份额已经达到47.8%,同比去年上升了4.9个百分点。而德系、美系、日系韩系法系品牌份额都在下降。

国产汽车品牌的崛起,一方面是长期发展和积累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汽车行业向新能源转型所带来的机遇。
我认为,从2014-2015年左右,国产车开始了新一轮的上升期,以长安、吉利、长城、比亚迪、奇瑞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军团开始崛起,长安长城吉利形成了自主三巨头的局面。
但到了2020-2022年,尤其是2022年以来,情况又发生了变化。新能源汽车风生水起,燃油车市场衰落之势非常明显。中国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占据了明显优势,形成了对传统欧美汽车企业的超越。
大众、丰田、福特、现代、通用、标致…..除了特斯拉外,其他外资品牌在新能源领域转型都比较缓慢,竞争力已经全面落后于中国车企。
而在中国车企中,在新能源领域最突出的当属比亚迪,无论是销量还是技术,还是产业链布局,可以说比亚迪都是唯一具备和特斯拉正面硬钢的企业。这些都是市场共识,不然比亚迪市场也不会突破万亿,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不要质疑资本的判断力。

除了比亚迪外,其他中国传统自主品牌,我认为在新能源领域竞争力和潜力最大的是长安汽车,吉利和长城,包括奇瑞,在新能源领域还是慢了点。北汽、广汽、上汽这些更不用说,都还谈不上主流,都还没有爆款产品。
长城和奇瑞在小微型纯电动车领域颇有成绩,长城的猫系列和奇瑞的小蚂蚁系列卖得不错,但在紧凑型以上产品以及中高端的新能源品牌建设领域比较滞后。
吉利呢?前几年发布了几何,一直不温不火,现在退出的极氪,似乎也陷入了这种状态,比较尴尬。我认为主要还是吉利的产品竞争优势点不明显,你是像比亚迪一样有深厚的技术实力背书,还是产品力在行业里面有突出优势?似乎有没有。

之所以说长安在新能源领域最有潜力,是基于对这家企业历史发展历程的回顾,以及对于发展现状的判断。长安是军工央企(兵器装备集团旗下的企业)背景,这家企业非常善于转型和后来居上。长安一般情况下都不是行业最快的那个,但却是看准时机后转型最果敢和扎实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