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李女士以自己的玛莎拉蒂做抵押向柳某借款50万元,承诺3个月后归还。不料,三个月后,李女士因经济原因无法归还。柳某就按合同约定将李女士的车辆开走使用。
几年后,柳某起诉李女士,要求偿还剩余40万元贷款及其利息;李女士反而起诉柳某,要求归还车辆及车辆使用费87万元,法院这样判决。
(案例来源: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法庭上,柳某拿出了李女士的借款合同,合同明确约定,李女士以车辆为抵押向柳某借款50元,月利率2.5%。
如果李女士到期不能归还借款,柳某有权扣押李女士的车辆。其中,柳某为了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还特别办理了抵押登记。
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义务提供证据。
因此,柳某向法院提交了借条、还款承诺书等证据,要求李女士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本以为自己肯定会胜诉。
但是李女士聘请的律师在法庭上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第一、柳某虽然向李女士出借50万元,但是借款时扣除了2万元剁头息,实际借款应当按照48万元计算;
第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规定,民间借贷利息最高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4倍,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6%,而本案借款利率已经达到30%,柳某主张利息太高;
第三、更关键的是,李女士的律师经过调查,柳某经常给他人放贷,属于职业放贷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三条第三项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三)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的。
法院经过调查,认可了李女士律师的意见,认定柳某为职业放贷人,其与李女士的借款合同无效。
《民法典》第157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综上,法院遂判决李女士归还柳某剩余贷款40万元,不需要支付任何利息,驳回刘某其他诉讼请求。
随后,李女士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柳某未经其同意,私自使用长达2年,行驶15000公里,请求柳某支付车辆使用费87万元。
柳某则辩称:一方面扣车是合同约定好的;另一方面,他扣车后为此也支付了保险等费用,且他提起诉讼后,就将车辆交还给法院。
法院经过审理认为:
第一、抵押合同是借款合同的从合同,现主合同无效,从合同也自然无效;
第二、即使合同无效,柳某扣押车辆后,应当及时提起诉讼,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是擅自使用李女士的车辆;
第三、《民法典》第431条规定:“质权人在质权存续期间,未经出质人同意,擅自使用、处分质押财产,造成出质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柳某未经李某同意,擅自使用李女士车辆,违反法律规定,应当支付使用费用。
法院综合全案情节,判决柳某支付李女士车辆占有使用赔偿款20万元,驳回了李女士其他诉讼请求。柳某不服该判决,提起上诉,但被二审法院驳回。
来源:颜回说法
几年后,柳某起诉李女士,要求偿还剩余40万元贷款及其利息;李女士反而起诉柳某,要求归还车辆及车辆使用费87万元,法院这样判决。
(案例来源: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法庭上,柳某拿出了李女士的借款合同,合同明确约定,李女士以车辆为抵押向柳某借款50元,月利率2.5%。
如果李女士到期不能归还借款,柳某有权扣押李女士的车辆。其中,柳某为了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还特别办理了抵押登记。
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义务提供证据。
因此,柳某向法院提交了借条、还款承诺书等证据,要求李女士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本以为自己肯定会胜诉。
但是李女士聘请的律师在法庭上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第一、柳某虽然向李女士出借50万元,但是借款时扣除了2万元剁头息,实际借款应当按照48万元计算;
第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规定,民间借贷利息最高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4倍,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6%,而本案借款利率已经达到30%,柳某主张利息太高;
第三、更关键的是,李女士的律师经过调查,柳某经常给他人放贷,属于职业放贷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三条第三项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三)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的。
法院经过调查,认可了李女士律师的意见,认定柳某为职业放贷人,其与李女士的借款合同无效。
《民法典》第157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综上,法院遂判决李女士归还柳某剩余贷款40万元,不需要支付任何利息,驳回刘某其他诉讼请求。
随后,李女士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柳某未经其同意,私自使用长达2年,行驶15000公里,请求柳某支付车辆使用费87万元。
柳某则辩称:一方面扣车是合同约定好的;另一方面,他扣车后为此也支付了保险等费用,且他提起诉讼后,就将车辆交还给法院。
法院经过审理认为:
第一、抵押合同是借款合同的从合同,现主合同无效,从合同也自然无效;
第二、即使合同无效,柳某扣押车辆后,应当及时提起诉讼,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是擅自使用李女士的车辆;
第三、《民法典》第431条规定:“质权人在质权存续期间,未经出质人同意,擅自使用、处分质押财产,造成出质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柳某未经李某同意,擅自使用李女士车辆,违反法律规定,应当支付使用费用。
法院综合全案情节,判决柳某支付李女士车辆占有使用赔偿款20万元,驳回了李女士其他诉讼请求。柳某不服该判决,提起上诉,但被二审法院驳回。
来源:颜回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