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则事例看民法典与普通生活
(贵州骏网律师事务所 石磊律师)
我国民法典已经实施。实施前,国家层面做了大量工作,多次强调,要求学习好、宣传好民法典,让民法典深入人心,保障民法典顺利实施;普通大众生活中,大部分人知道已经有了民法典,通过看新闻、看,晓得民法典,但对于民法典的内容,能够真正全面知道、了解、学习的可能不是很多,能够认识到民法典影响自身生活的更少。
作为普通大众,部分人总是认为,自己每天正常生活,感受到法律与自己有多关联;部分总是认为,只要自己讲信用,即使在社会生活交往中,用到民法典的时候几乎很少。因而,对于民法典,学或不学,意义不大。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里不直接给出答案。让大家带着疑问、带着思考,看完下面的内容,答案自然会出现。看完接下来的内容,相信,一定会豁然开朗。
一、先看例子:三五则事例如果发生怎么办
在未涉及到民法典内容之前,来看看这几则已经或可能发生的事情,遇到了该怎么办。
(一)成为限制民事行为能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大家一定遇到,在派出所办理户口时,一定会让留下电话号码。在座机普及时,留下的是座机号码。在今天,要求留下的是手机号码。然而,不知道是否注意到,成年人也要求留下一个紧急情况下能够联系的人的电话。为什么要这样做?
现代社会,幸福生活的同时,受到侵害的几率也在增高。比如,一场车祸,成为行动不便的人、成为失去知觉的人,是可能的。再比如,痴呆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可能在身边就有这样的人。
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变故,成为需要他人照顾的人,民事法律上界定,要么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要么是限制民事行为人。面对这样的人,如果事先不作出制度安排,真的发生了怎么办?
(二)面对民间职业高利放贷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每个人都想参与进来,获取利益改善自己生活。本是好事。然而,需要资金,从正规银行获得资金,相对麻烦。但私人间借贷没有那么麻烦。
就这样,民间借贷成为一些人获得资金的主要途径。同时,利用民间借贷成为赚钱的工具的人多起来,甚至成为职业放贷人。为了追逐利益,不断提高利率。
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大量因高利贷而家破人亡者有之,因高利贷有家不敢回者有之……同时,职业放贷人,吸收闲散资金,因放贷出现问题无法收回资金,闲散资金提供人的利益也得不到保障……再者,这种民间借贷违背了民间借贷本质相背离,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生活。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面对出现的这种现象,怎么办?
(三)房屋处分后无房居住
同时,作为人多地少的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作为人均收入不是很高的国家,让每一个都购买房屋用来居住,似乎不是很现实。
然而,现实是,人人都需要有房才能居住。居者有其屋,是最起码的要求。
另外,本身就是有房者,因为房屋分割、房屋买卖,变成无房者,又没有能力保障自己居住者,应该不是少数。
面对这种现象,能不能创造一个制度,与居住与房屋所有相分离?现实生活已经找到解决方案,那就是通过合同约定,在房屋上附加一定条件,保障居住权。
但是,约定毕竟是约定,如果不遵守怎么办?
(四)生活还有很多没有列举的现象
还有就是,在现实生活,除了前面讲的三个现象,还有很多现实,如夫妻之间背地里举债侵害另一方利益、生前打印遗嘱、农村土地经营权出让等等,一旦发生纠纷怎么办?
二、民法典出台前,看解决路径
对于成年人变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通过宣告制度来实现,再寻求法定代理人。这种形式,往往等事情发生之后才能启动。能不能事先就设定好呢?
对于职业放贷、高利放贷,在法律没有出台之前,基本上放任状态。有些职业放贷、高利放贷已经波及犯罪,很难立案进行刑事打击。一直到扫黑除恶,才真正引起重视。于是,司法解释出台,才有了规范职业放贷、高利放贷的规定。
对于居住权,在共同住房分割时已经波及,但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对于以夫妻共同债务侵害相关权益、生前打印遗嘱、农村土地经营权出让等等,实践也出现种种不同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