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评论员 乐水
1971年,美国前财政部长康纳利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的首次十国集团会议上说:“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却是你们的难题。”这句傲慢的名言成为了半个世纪以来对美元霸权的最生动注脚。
9月21日,美联储宣布再次加息75个基点。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的第五次加息,迄今已累计加息300个基点。其加息密度之大创下1981年以来之最。而与之相伴的是,美元指数持续走强和其他国家货币大幅贬值。美元指数从今年初的95几乎直线拉升至110,升值约15%,创出近20年新高。而欧元、英镑、日元等非美货币却大幅跳水,引发市场对于世界经济衰退的担忧。
美元作为“国际本位货币”,充当着衡量各国货币价值标准的角色,其一举一动对其他国家的货币价值乃至全球金融安全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正如列宁所说,“金融资本是一种存在于一切经济关系和一切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力量,可以说是起决定作用的力量,它甚至能够支配而且实际上已经支配着一些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国家。”从1982年的拉美主权债务危机到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再到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近40年来,几乎每一次地区性金融危机的爆发,背后都有美元的身影,且都正值美元的上升周期。而这并不是偶然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里茨曾精辟地总结道,美国利用金融手段搞垮和控制一个国家通常采取如下步骤:美元贬值-资本外流-推高他国股市、房价-美元升值-资本回流-他国核心资产暴跌-国际资本返回抄底。纵观历次金融危机,美国的这一套“金融组合拳”屡试不爽。
20世纪70年代,由于两次石油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美元指数持续低迷。于是,大量资本涌入巴西、阿根廷等拉美新兴经济体,推动了拉美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可是自1982年起,美国经济的复苏刺激美元逐渐走强,同时也导致外资纷纷撤出拉美市场。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国家因为没有新资金的流入而无力偿还债务,于是先后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自此进入了“失去的十年”。
东南亚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随着美元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走弱,东南亚国家因本国货币持续贬值而获得了出口优势,并依靠出口加工产业实现了经济腾飞。但是美元自1995年后开始进入升值周期,东南亚国家的货币也被迫升值。这一方面导致其出口能力下降,贸易赤字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也吸引大量国际热钱涌入,迅速推高股市和楼市的泡沫。最终在索罗斯等国际游资的做空狙击之下,东南亚国家的货币一溃千里,其几十年积累的财富一朝化为乌有。
显然,今年以来美联储的连续加息又开启了新一轮的美元升值周期。种种迹象显示,相似的历史又将重新上演。为了应对次贷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国经济的冲击,美联储多年来不断加码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的资产规模也从2007年底的8938亿美元迅速攀升至今年6月份的8.5万亿美元,增长近10倍。天量的新增资本流入经济增长更快、利率更高的新兴市场国家,以获取更高投资收益。然而美元的持续走强,必然导致新兴市场的资本大量回流美国,甚至引发某些国家陷入主权债务危机。
今年4月,黎巴嫩宣布其央行和中央政府破产;5月27日,非洲国家马拉维将其货币贬值25%;7月,斯里兰卡宣告“国家已经破产”,总统、总理接连辞职,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此外,委内瑞拉、加纳、阿根廷、土耳其等多个国家的本币兑美元汇率年内跌幅超20%,也面临债务违约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