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谈金融,就要以中国的经济价值语境和实际模式来谈,美国是民间资本资本集团主导金融,在中国,是国家主导金融,银行都是国家的,利率是国家说了算。
中国金融,国家主导,央妈财爸发改委爷爷,民间和外来资本为辅;
美国金融,资本集团主导(美联储是资本集团所控制),国家为辅。
- 我国的金融机构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时期,那时候中国最早出现了当铺。到唐宣宗时期(公元847 858年),有“金银行”出现。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蔡襄知福州时,作《教民十六事》,其中第六条为“银行轧造吹银出卖许多告提”,这是“银行”一词单独出现最早的时间。
- 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中介组织。
- 中国的金融机构,按地位和功能可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
第二类,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
第三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国有及股份制的保险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
第四类,在境内开办的外资、侨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
按照经济逻辑进行划分,中国的社会经济组成部分,主要有四个部分,
国民经济各部门指:
①非金融企业部门 (主要从事非金融的生产和劳务活动);
②金融企业部门 (从事金融中介和金融服务活动);
③政府部门 (提供公共服务和调控社会经济运行,以及对收入和财富进行再分配);
④居民部门 (包括居民家庭和个体经营者)。
实际上,大家发现没有?真正创造社会财富,产生经济增长的部门,只有两个,那就是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
作为管理和规则制定的政府部门不用多说,金融部门,一切收入和价值增长实打实,就是从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的增量中分成而来的。
金融的本质,就是不事生产,而是通过货币手段,获得收益,并且引导社会资源配置。
在中国,金融部门是国家的,核心是为国家服务的,帮国家赚钱的一个主要部门。
而在美国,金融部门是资本集团的,属于谁,就为谁工作。
货币手段,并不神秘,就是用钱做生意,最简单直接的,就是储贷利差。
嗯,在中国经济环境中,民间借贷其实就是金融生意,这有什么稀奇和神秘的呢?
至于如何理解金融这个东西,用最简单的思维来看,就是归谁管,为谁服务,利益关联嘛!
在中国,金融是为国家服务的,这个认知非常关键。这是理解中国经济语境下的金融概念,最为基础的认知,没有之一。
2
中国的金融市场,实际上本质和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既然中国的金融都是为国家服务,那么从本质来看,实际上中国的金融市场,和美国以及发达国家主流的金融市场,是完全不一样的。
从金融体系的结构看,中国一直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而美国则是一个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
银行背后是国家,中国的金融市场是国家利益优先;
市场背后是资本,美国的金融市场,是资本集团利益优先;
表面上看,模式,形式,玩法,甚至规则设置,中美股市没有多少区别,但是最多也就是“形似而神不似”。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扮演着全球“存款人”的角色——突出表现为中国对外资产以低风险、低收益的外汇储备为主,而美国则扮演着全球“银行家”的角色——对外负债以国债等安全资产为主,对外资产则主要是高风险、高收益的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