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广州工业总产值仅2058亿元,2008年即突破万亿元,实现飞跃式增长。2021年,广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567亿元,比25年前翻了11倍。
而汽车则是广州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2021年广州汽车制造业实现产值6118亿元,汽车产量296万辆,连续三年稳居“中国第一大汽车城”。
然而在1996年时,全国上下对广州的评价是,“广州人只会做生意,不会搞工业,更不会做汽车!”
那么广州是如何从汽车“弱国”蜕变成为汽车“强国”的?
“汽车市长”
1971年8月,广州钢铁厂的无缝车间里走进来一位新入职的18岁青年,他的名字叫张广宁。
张广宁是山东惠民人,但他从小在广州长大,说粤语,吃粤菜,过地道的岭南生活,对广州拥有深厚的感情。
在广钢工作25年,张广宁兢兢业业,从广钢的一名普通工人做起,一级一级升职为车间主任、厂长、广钢集团总经理、董事长。
1996年12月,43岁的张广宁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广州副市长,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吃饱饭专门抓汽车”。
当时,成立10年有余的广州标致公司濒临破产,内外交困,负债30亿元。广州政府铁了心要与法国标致“离婚”,重新选择合作伙伴。
这项艰巨的任务便落到了张广宁的肩头。
上级把这副重担交到他手上,一是因为他在广钢多年,具有管理工业方面的丰富经验;二是,张广宁是钢铁工厂出身,拥有刚毅果断、敢说敢干的执著精神。
准备上任时,有几个朋友提醒他,“这个骨头可不好啃,弄不好不成功便成仁!”
但张广宁勇者无惧,重整广州汽车工业这块“硬骨头”非他莫啃。
为了尽快拿到国家同意重组的批文,1997年,张广宁北上首都21趟,有时候一呆就是两三个星期。
因为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广州汽车工业的前景,有北京同志就曾对张广宁直言道:
“你们广州也会抓汽车吗?你们广州人只会吃喝,搞搞小生意。”
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因广州标致的失败而落下一个坏名声,每个广州人都心有不甘。
张广宁听到这些话,心里也很难过。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向世人证明,广州人并非只会做倒买倒卖的生意,更能脚踏实地干好实业,做大做强汽车工业。
“我们是失败了,但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会努力做好!”
而对于广州汽车的未来,有关部门甚至想把广州标致转让给美国通用。让美国人在广州的土地上指手画脚,广州人是绝不同意的。
不认输、不服输的张广宁在北京打起“攻坚战”,以至于北京同志一看到他就说:“你又来了。”、“你还没走。”别人按时上班,他早早在那等着;别人忙碌,他就在旁边等着;一得空,他立即过去谈广州汽车项目。